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大数据转变国际贸易思维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1期

7年前,手握3000万中小企业订单询盘的阿里巴巴曾预测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在金融危机之后,平台的贸易数据显示,全球采购总量并未减少,而是向小批量、多频次的方向转变。这些实时变动并呈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不仅为使用第三方贸易电商平台的贸易商提供了有用信息,还在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领域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数据的盛行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我们的吃、穿、住、行一系列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并产生出海量数据,即我们习惯所称的“大数据”。由于这些数据通常处于实时变动之中,无法在特定的时间用一种工具精确地处理,因此大数据本身不是一个明确的量级概念,而是指规模常超出人类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存储、管理和处理能力的巨型数据集。

大数据具有的特性可概括为四V: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高(Value) 。大数据时代,参与国际贸易各环节中的各个角色如供应商、采购商、物流公司、金融机构、海关等部门,都在大数据环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贸易主体借助数据平台可以发现贸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摩擦;物流平台可借势整合行业资源,将细分主体(如货代和船公司)进行“大融合”,通过数据推动贸易的发生,加快不同物流节点的流通;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对客户数据和银行数据的整合,创新出资金流中的新产品,服务贸易上下游的企业,并通过对海量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和挖掘,把控风险。

信息带来机遇

相比于传统时代的国际贸易,信息和数据的透明化、公开化给众多企业带来福音。

海关数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数据。但过去,中国的海关数据只对极少数机构开放查询,且成本较高,使用一次高达数万元,因此能够从中获益的企业并不多。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中国的海关数据资讯创始人葛宝林创立了全球首家集成式电子商务平台——务必搜·外贸点对点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提供海关数据,掀起了海关数据的免费使用热潮。大量的实时信息使交易双方可更方便地了解贸易方向,做出最及时、精准的判断,进而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量的扩大与交易额的增加。

相对于海关数据,第三方贸易服务平台看重的是进出口交易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阿里巴巴、一达通、敦煌网、亿赞普等电商平台,通过整合国际贸易数据服务供应商、采购商,并借助平台产生的交易记录,帮助买卖双方积累信用。对电商平台自身而言,由于平台产生的数据也被记录在互联网中,所以更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同时,通过积累更多的数据,还可使分析更为精确。

对于贸易商品而言,大宗商品(如粮食、石油等)由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定价模式和交易方法,更常见于线下订约;而一般商品受惠于单笔贸易量较小、交易频繁的特点,更易于入驻各类电商平台,完成线上的订单和交易。一般商品中技术壁垒较低的产品,如纺织、食品等则更青睐电商平台。

去中心化的轻物流

国际贸易物流包括海运、港口和陆地物流三个主要的部分,每年国际贸易的海运支付高达7000亿至8000亿美元,其中物流成本占15%至20%。因此,降低这部分成本就相当于节省1000亿至1600亿美元。在物流行业深耕多年的中国国际海运网创始人康树春与各大货代企业联合投资成立了供应链平台“中联供应集团”,该平台以对接货主与货代、货代与船东、国内各港口、国际各港口之间信息为核心,进行物流数据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B2B海运电子商务模式——“金牌订舱”,为物流行业降低了成本。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下滑和国际贸易量的减少,船公司进入微利生存阶段,物流也陷于困境。“金牌订舱”将全国200多家货运公司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集中采购,再与船公司对接,通过数据推进各种交易。例如,过去各物流主体各自为战,要使用集装箱运输需要对接很多渠道和代理,随之而来的还有人力和渠道铺设的成本;实现对接后,海运网上有几千万的集装箱数据,可在网上直接进行匹配,上述成本就可节省下来。此外,包括后续的快递和保险业务也可融入交易的大平台,在缩减成本的同时还能为平台使用者提供增值服务。

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金融机构如银行作为客户密集型行业,本身拥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