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现拐点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5期

春节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逆转。由于春节期间美元指数下跌,在岸市场开盘时,人民银行调高了人民币中间价。在岸CNY和离岸CNH迅速向中间价收敛。

值得注意的是,因在岸市场春节放假(2月6日至14日)没有开盘,离岸市场比在岸市场早两天开盘(2月11日开盘),CNH开盘后即从6.57升值到6.54。这表明,境外投资者的报价开始向在岸市场中间价收敛(境外投资者预计央行的中间价会有大幅升值的调整)。否则全球市场恐慌时,CNH应该下跌。

上述现象反映了央行中间价的调整基本是以CFETS篮子货币为基准的,而市场也开始认识到短期内央行用篮子货币维稳的决心。篮子货币对市场预期产生了较强的引导作用。

事实上,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16年1月11日。2015年12月11日,央行发布了货币篮子及其货币权重。由于当时没有明确指出货币篮子与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关系,因而市场对央行这一汇率政策的理解非常混乱,贬值预期依然强烈。就此,央行向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解释沟通工作:

1月11日,央行马骏撰文,明确指出“中间价报价机制将会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市场情绪迅速得以稳定。

1月26日,易纲副行长强调,“我们增加了篮子的权重,要传达的信息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

2月13日,周小川行长明确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

附图显示,2015年12月11日,央行公布CFETS指数对贬值预期的影响非常有限;但到2016年1月11日央行明确表示要着重参考一篮子货币后,市场反应非常迅速,人民币境内外汇差开始逐渐收窄。春节后,境内外汇差趋近于零。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比较透明的、有市场公信力的汇率形成机制,的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央行最近的表态,表明其希望把参考篮子汇率作为中间价的主要定价规则。现实情况也显示,央行始终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并且容忍利率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