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跨境融资政策“升级”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5期

与之前的跨境融资管理政策相比,1月25日开始实施的《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具有本外币管理一体化、逆周期调节、总量与结构调控并重等特点。政策一出台便备受关注。

此前,作为企业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地区的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江苏张家港保税港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对区内银行、企业进行调研的结果表明,银、企对《通知》的出台反响积极,普遍认为其有利于拓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渠道。据此次纳入试点范围的银行反映,试点新政对金融机构有两大利好:一是取消了事前审批,大大便利了试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流程,有利于金融业双向开放;二是比照2015年三季度末银行对外披露的数据,按金融机构80%的核心资本计算跨境融资上限,额度放得比较大。而对于存在较大资金需求的企业而言,《通知》的出台无疑也是重大利好。虽然按照新政策测算的企业可融资额度有所下降,但一些企业表示,根据对未来境内外汇差、利差走势的预判,企业短期内对境外融资需求不大,因此额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有限。

新政优势明显

调查显示,无论是上述三个试点地区的外汇局工作人员,还是区内相关银行、企业,都认为此次推出的全口径外债试点政策是对现行的外债比例自律试点政策的全面升级,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一是打破了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以币种为基础的传统分工格局,首次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按照传统分工,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跨境融资的管理,外汇局负责外币跨境融资的管理。本外币跨境政策的不完全同步,可能会给一些市场主体提供跨境套利的可乘之机。此次试点新政以市场主体为基础,重新划分了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分工。根据试点新政,人民银行对试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外汇局对试点企业跨境融资进行管理,并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而真正实现了本外币一体化管理。这符合人民币加入SDR后跨境资金的管理要求。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表示,《通知》统一了本外币跨境融资统计口径,降低了银行数据报送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是扩大了试点覆盖面,进一步松绑试点银企资本管制,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外债比例自律试点政策仅限于企业,而《通知》将金融机构也纳入试点范围,覆盖了所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对试点金融机构而言,此前进行跨境融资需要每年初事前由发改委或者外汇局核准额度;新政实施后,则可在政策所规定的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即80%核心资本)内,自行签订跨境融资合同并办理涉及的资金收付,事后向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相关系统报送数据即可,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三是优化了人民银行逆周期调控措施,有利于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外债比例自律试点政策中,试点企业跨境融资额度按2倍净资产计算,如果要进行逆周期调节,仅能通过调整净资产的倍数来实现总量调控,难以进行结构调控。而《通知》在跨境融资总额度和发生额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了各类参数,如总量调节参数(包括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结构调节参数(包括汇率风险折算因子、期限风险转换因子和类别风险转换因子)。人民银行可通过调节各类参数实现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必要时还可根据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需要,采取征收风险准备金等其他逆周期调控措施,使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以此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是《通知》拓宽了试点地区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的自主性和境外资金利用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力。某处于发展期的互联网公司反映,公司因处于初创阶段有大量的融资需求,如果从境内银行获取贷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从境外关联公司和金融机构借款则相对容易。《通知》实施后,该公司在《通知》试点地区的下属子公司或可享受政策红利,实现境外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融资难题。

政策落地喜忧参半

政策落地之后,银企对外债比例自律政策和《通知》的衔接、外债汇率风险的管理、外债资金使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政策诉求。

一是受汇率波动、境内融资成本降低等因素影响,企业参与试点政策积极性或降低。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部分试点企业对人民币短期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加强。中关村核心区某信息技术企业表示,由于此前借入的外债产生了较多的汇兑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参与外债试点的积极性;中关村核心区某电子企业表示,目前国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已下调至4.35%,且仍处于降息周期中,与锁定汇率成本后的外债综合成本相差不大,企业对外债试点业务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中关村核心区某信息服务企业反映,近年来,优先股、可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不断涌现,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不断增加,境内融资成本也随之下降,企业境外融资意愿降低。

二是各类风险转换计算方法相对复杂,政策操作细节有待完善。《通知》引入了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汇率风险折算因子,以此调整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某外资银行及某股份制银行表示,现阶段仍处于对政策的学习和研讨之中,由于各类风险转换计算方法相对复杂,银行评估和测算各产品线最佳融资规模和占比存在一定困难,银行落地此项政策仍需较长时间,未来可能会调整相关跨境融资产品。某科技企业也表示,其向境外关联公司长期借款的需求较大,但外债额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不好把握,希望政策操作细节能进一步完善。

三是政策预期不明朗,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较大。《通知》规定,原实行境外融资等区域性跨境融资创新试点将在一年过渡期后统一按全口径外债试点模式管理,但过渡期的具体时间安排尚未明确,这使已参与外汇局外债比例自律试点的企业难以形成明确的政策预期。例如,某网络企业表示,企业参与外汇局外债试点政策后已有计划调整境内外投融资比例,但外汇局外债试点政策到期后是继续实行还是取消,是按照现有模式管理还是按照全口径外债试点模式管理,将对企业境外融资规模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

关注银企政策诉求

一是关注企业应对汇率风险政策诉求,探索实行外债资金意愿结汇制度。“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涉汇主体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加强。以某信息服务公司为例,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