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可兑换条件下的外汇账户改革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7期

外汇账户作为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情况的基本工具,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跨境资金,维护跨境资金的合理有序运行。但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跨境人民币的广泛使用,现行的外汇账户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外汇管理方式转变后的新要求。本文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为出发点,探索外汇账户管理体系的改革路径,提出了“三步走”的初步设想,旨在建立起本外币一体化的一般账户结算制度。

现行外汇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行外汇账户一般以业务条线为基础开立并管理。此种管理方式虽然易于监测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动渠道,但不利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和主体监管的实施,而且存在着管理程序复杂、行政成本高等问题。

问题一:外汇账户管理法规缺乏系统性,法规约束力有待提高。一是法规体系呈现分散化局面,整体性不强。我国现行的外汇账户管理的法律体系较为繁杂,涉及外汇账户管理的政策规定过于分散,既有专门针对外汇账户的规范性文件,也有散见于其他业务外汇管理法规中对于账户管理的条款规定,还有通过各种《通知》下发的补充性条款。在这些规定中有些条款出台较早,已不适应当前外汇账户管理的要求;还有的法规文件中存在部分条款失效的情况。这些均不利于形成系统且明了的外汇账户管理法规体系。二是法规未实现对相关主体的“全约束”。目前的外汇账户管理规定主要针对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对为其开立账户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约束力较为薄弱,特别是对账户数据的报送质量、报送时限等方面的要求较少,不利于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对账户数据进行监测分析。

问题二:外汇账户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一是资本项下的外汇账户种类过多,不利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相对较低时,为便于审核企业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流动状况,我国实行了按业务种类进行账户开立的管理模式(如资本金账户、境外投资账户等),但随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5]13号)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账户开立审批权限的下放,我国资本项目项下90%以上的业务实现了完全或部分可兑换,多数业务办理已经无需事前审批登记,因此没有必要继续在资本项下保留如此多的账户种类。二是按业务条线设立管理的账户不利于主体监管。目前,我国账户种类依然有经常项目账户和资本项目账户两大类,各个账户的开立依据业务条线。此种账户开立模式在企业外汇收支活动日益复杂、交易项目日渐增多的大背景下,不利于全面监测企业所有的跨境资金交易行为,也不利于实现对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三是个人现钞与现汇账户分离。当前,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均是实行现钞与现汇的统一管理,无现钞户和现汇户的区分。现钞与现汇账户分离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和反洗钱的要求。四是账户过多致使行政成本较高,且降低了数据监测效率。过多的账户种类增加了对其管理的成本开支,且由于要将多种账户的数据导入外汇账户信息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导入效率,影响了监测分析的时效性。

问题三: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系统数据未实现企业涉外收支的全口径统计。目前,系统中无法获取不通过外汇账户处理的结售汇业务(即购汇后直接对外支付或收汇后直接结汇)的数据;此外,对在企业未在所在地外汇局进行备案登记的情况下直接在异地开立的外汇账户,企业所在地外汇局无法获取该异地账户的收支明细。二是系统的监测预警功能有待加强。目前,系统主要侧重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功能,没有针对企业的异常收支行设立统一、科学的数据监测指标进行自动预警监测。

问题四:本外币账户分离管理、运行,弱化了监测成效。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明显增加,但跨境人民币的划转并不经过外汇账户,而是通过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运行。这使得外汇管理部门和跨境人民币管理部门均无法获得全口径的涉外收支数据,弱化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成效。

外汇账户改革推进路径探索

随着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加快,现行的外汇账户开立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外汇管理改革的要求。对此,本文立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以“风险可控、稳步递进、逐渐统一”为基本原则,参照境内人民币结算账户现行的管理体系,对外汇账户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ldq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