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欧央行超宽松政策为哪般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7期

今年3月10日,欧洲央行超宽松政策进一步加码,常规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悉数上阵”。常规政策方面,全面调降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时隔18个月再次下调欧元区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从0.05%降至0%的历史最低水平;将隔夜存款利率由-0.3%下调至-0.4%;将隔夜贷款利率由0.30%下调至0.25%。非常规政策方面:一是进一步加码量化宽松(QE)政策。欧央行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从4月份起将每月购债规模由600亿欧元增加至800亿欧元;同时,从今年二季度末开始新增企业债券购买计划,并把非银行企业在欧元区发行的投资级欧元债券纳入购债范围。二是从今年6月份起实施第二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持续时间为四年,利率最低与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相当。欧洲央行的宽松举动大大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欧央行意在何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

更多是为了缓解通缩压力

欧洲央行早在2011年就走上了超宽松政策的道路,并越行越远。从政策效果看,欧洲央行的超宽松政策稳定了欧洲金融市场、维护了债务危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有效化解了欧债危机,对防止欧元区经济衰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2012—2013年连续两年为负增长;但从2014年起,欧元区经济恢复为正增长,2015年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2012—2015年,欧元区GDP同比增速分别为-0.9%、-0.3%、0.9%和1.6%。2015年,在欧元区19个国家中,绝大多数的经济实现了增长或保持稳定。例如,西班牙在2015年实现了全年3.2%的经济增长,远高于上一年的1.4%,是2007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法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1%,是四年来的最高水平。进入2016年,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复苏势头。Markit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年内高点53.7,而此前的2月份为53。该指数不仅持续维持在荣枯分界线50上方,还高于外界的预估中值53,显示出欧元区经济增长很可能在第一季度末会出现加速。

此次欧洲央行再推超宽松政策,除了巩固经济复苏势头的考虑外,更多是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压力。虽然欧元区经济自2014年以来持续恢复增长,但通缩压力并未得到缓解。2013—2015年,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1.4%、0.4%和0%。2015年以来,在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的压迫下,欧元区通胀率一直低迷,且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核心通胀率还整体呈现下行。2016年2月份,欧元区CPI同比变化率由1月的0.3%降至-0.2%,自去年9月后再度跌破零;核心CPI同比变化率由1月的1%降至0.8%,远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率目标。Markit的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产出价格再次下降。欧洲央行每个季度发布一期欧元区宏观经济评估报告,其中对欧元区通胀及经济增长的预测,是欧洲央行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而根据3月10日欧洲央行发布的最新预测,欧元区2016年通胀率预计仅为0.1%,较去年12月份的预测低0.9个百分点;2017年和2018年通胀率预计分别为1.3%和1.6%,无法达到2%的通胀目标。

无法拯救经济于水火

在过去两年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唯一推动力。但欧洲央行的大幅“放水”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如果没有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仅靠超宽松货币政策“单兵作战”,将难以推动经济踏上持续复苏之路。再者,欧元区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持续面临的通缩压力的根源在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包括:适龄劳动人口绝对数量下降和老龄化问题严重,成员国之间结构性差异大,德法等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发展失衡,不少国家债台高筑等等。由于欧元区各国仍保留着各自的国别特征,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财政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面对欧元区各国经济金融的异质性和结构性矛盾,整个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欧元区经济还要面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长疲软等外部挑战。近期频繁爆发的恐怖主义袭击、中东难民问题、极右势力和民粹主义抬头等,也给欧元区政治生态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在2009—2014年先后推行了四轮量化宽松(QE)政策。2015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