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闯关金融衍生品市场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13期

在现今的国际市场中,金融衍生品已经渗透于多种影响力极大的商品和服务当中,如国际信贷的资金成本就部分取决于利率衍生工具和信用违约互换,国际能源价格变动也受制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衍生金融工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也在逐渐升级。面对国际市场价格日益加剧的波动,“走出去”的企业对衍生品的作用应更加重视。

国际市场的开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衍生品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屡屡失效,企业难以取得预期的收益,甚至可能要面临投机行为导致的金融败局。企业如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工作失效的深层原因,进而强化对衍生品业务的监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强有力的治理层参与。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角度来看,衍生品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控制的特征,一旦风险事件发生,企业除了被迫履行合约很难有其他的选择。这意味着事前风险防控的意义远远超过事后的风险应对。而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风控手段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巴林银行危机是最著名的衍生品投机事件之一。该行交易员尼克里森突破层层监管,大量投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最终造成9亿美元衍生品交易损失。这一巨额亏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虽然审计机构曾多次就异常情况提示治理层注意,但最终都不了了之,甚至在风险暴露的当年,公司高层仍然向其账户拨备大量保证金款项,最终导致银行破产清算。回顾衍生品风险案例,治理层缺位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破坏了企业的风控环境,且一旦治理结构的权力过于集中,则风控措施很可能形同虚设。这是因为,在不注重风险控制的经营层手中,衍生品往往被用于杠杆投机。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就是由于公司领导层独断专行进行境外石油衍生品投机而酿成巨亏;中信泰富经理层也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了巨额金融衍生品交易。

为应对此类风险,首先,公司董事需要更新知识,积极参与衍生品业务管理。对于衍生品业务,企业治理者应该提出两个问题:各种情况下衍生品组合可能亏损多少?最有可能亏损多少?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易。第一个问题通常需要借助压力测试,第二个问题则需要通过更为复杂的风险价值模型进行测算。公司董事虽然无需事必躬亲,但在明确风险战略时必须克服技能短板,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指导方针。其次,董事会应当强化对风险控制部门的管控。建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应由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进行任免和管理,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同时,治理层应当将衍生品风险敞口当做经理层考核评价指标之一,并要求衍生品交易部门的负责人定期在董事会上对衍生品交易情况进行汇报。

合理化激励手段

企业的激励制度是引导企业发展的风向标,但如果激励手段不合理,则会成为诱发投机行为的直接原因。其主要表现在投资目的上以投机获利取代了套期保值,因而在金融衍生品品种选择方面不够科学谨慎,以及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层面管理失效。追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没有起到引导企业管理层控制风险的作用。而在鼓励冒险的激励制度下,往往会产生非理性行为,如果缺乏惩罚管控措施,更会使经理层在风险承担上有恃无恐。

不合理的激励手段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在奖励投机者。日本壳牌昭和石油公司曾买入合约金额为64亿美元的远期合约规避汇率风险,但该公司当时正常经营情况下美元汇率的风险敞口仅为9亿美元。最终,由于汇率波动酿成该公司巨额损失,且大部分损失与风险规避毫无关系,而是由纯粹的投机活动引起的。事实上,该公司的外汇交易部门在遭受外汇损失时不仅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大大增加了交易量,希望豪赌一把从而挽回损失。但最终事与愿违,酿成事故。交易部门甘冒风险的最大动机正是来自于企业过分偏好风险的激励制度,而专注利润忽视风险控制也正是投机行为难以抑制的原因。

为避免这种权责上的不对等给风险控制工作增加负担,企业应合理设计激励手段。第一,对衍生品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进行分离管理,相应,对不相容职务的汇报对象也要充分进行隔离。风控部门应越过管理层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这可以从根源上为风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二,无论是盈利性投资业务或套期保值业务,在设置员工的激励标准时都不应仅仅考虑交易的经济收益,而是应当将风险敞口的变化也列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充分听取风控部门对衍生品交易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