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防范贸易融资风险的“洪荒之力”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18期

目前,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应该说均处于近年来比较困难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贸易融资风险已造成的不良,应如何化解?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业内知名专家周红军。

1.jpg

C=《中国外汇》 Z=周红军

C:目前对贸易融资而言依然处于风险较大的时期。您认为在这一时期,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Z:我认为当前有两个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贸易融资风险已高于贷款风险。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贸易融资是一种基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交易行为进行监控而进行的融资,所以风险应该可控才对。但近几年的银行经营数据表明,贸易融资不良情况远高于贷款业务,致使部分银行采取了限制贸易融资开展的措施。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过去几年虚构贸易背景、规避监管扩大规模、银行内部放松管控等将“贸易融资”演变为“融资贸易”密不可分;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期限较短,到期后银行未能按期收回时,将立即体现为逾期转不良,而贷款则可以采取“借新还旧”、“贷款展期”、“贷款重组”等技术手段予以暂时化解。

二是曾经如火如荼的信保融资业务遭遇严冬。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与保险业务人员对信用保险的定位把握不准确,未能正确理解信用保险的性质,未仔细研究保单责任条款和免赔条款;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与保险公司订立的信用保险合同条款措辞模糊,责任不明确,从而导致出险后银行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才发现无法获得赔付。这种“投保易、索赔难”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信用保险产品功能和相关保险公司声誉,破坏了信用保险促进贸易及融资的生态,挫伤了银保合作的积极性。

C:业内普遍认为,银行出现贸易融资风险与其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相关。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Z:目前,各家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是较为健全的,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靠人去执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尤其是银行基层工作人员,为完成年年加码、层层加码的考核任务,不得不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以致出现各种为了融资而构造各种贸易背景的情况,造成融资资金被挪用。在经济下行期,一旦出现资金周转失灵,必将导致融资产生逾期或不良。要防范这方面风险,银行应加强贸易融资情景规划方面的工作。这可能是目前各家银行较为缺乏的,或者称之为薄弱环节。

贸易融资情景规划,是指结合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因素、地区差别、股东要求、监管政策等因素,对银行各经营单位的贸易融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动态指导,并保有一定的容忍度。情景规划在日常贸易融资业务工作中,理应成为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已实现对国别、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的风险控制前移,并通过设置例外条件、停办条件、预警条件等,动态管控业务结构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C:有一种观点认为,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原因,关键是“重贷轻管”,即不注重后期管理而导致风险发生。您认为是这样吗?

Z:贸易融资“重贷轻管”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因为如果贷前手续不齐全、不合规,就无法发放相关融资,不发放融资则风险也就不存在了。因此,防范贸易融资风险,应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管理。关于如何加强后期管理和风险预警问题,则需要转变观念、花真功夫、下大力气,尤其是要做好过程管理、细节管理。否则,后期管理可能流于形式,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贸易融资后期管理,是指银行对向客户实际发放融资起至融资收回为止的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行为,包括客户日常经营行为监控、风险预警、相关资金监控、款项回收、风险分类认定、资产组合管理、档案及押品管理等。贸易融资风险预警,是指银行各相关单位对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各类内外部风险预警信号进行持续监控、采集、处理和分析,在客户违约前主动识别问题客户、问题业务,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信息、业务系统和管理手段,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警提示和处置化解。

加强贸易融资后期管理,关键是要以主动预防为核心,以对业务涉及到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监控为基础,以风险预警和资产组合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提前回收、额度调整和清收为解决措施,以风险实时分类认定为监测指标。具体开展过程中,可实行差别管理、动态管理、现场管理和专岗管理,监控资金流向,设置预警指标及预警警戒线,实时开展风险分类并采取应对措施。

C:请您从实践角度谈谈应如何化解贸易融资风险所造成的不良?

Z:近年来贸易融资不断暴露出的业务风险,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风险隐患的积聚绝非一朝一夕,宏观形势、行业走势及个别地区信用环境不佳等,只是风险爆发的诱因,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才可能是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旦风险出现后,我们必须重视、正视风险,采取多渠道、多手段去化解。在风险化解过程中,既要做好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