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构建企业外汇主体监管框架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19期

从重行为监管转向更加强调主体管理,是外汇管理方式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目前企业外汇主体监管制度体系尚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外汇管理方式,需从加快外汇管理改革、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外汇管理风险防控能力等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外汇主体监管框架。

明确基本原则

外汇主体监管框架既要符合外汇管理“简政放权”的方向,满足企业合理的投资贸易便利化需求,又要确保整体风险可控,反映未来外汇管理改革的大方向,以使外汇管理部门能够了解企业主体、了解业务全貌,实现风险整体可控的目标。具体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风险导向原则。应当从整体外汇收支风险出发,体现审慎监管要求。监管强度应能反映风险程度,突出强调对风险较高和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企业主体的监管。应采取适当方式对企业主体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监管范围和方法,并根据风险状况实施分类管理。

二是市场化原则。应当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尽可能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减少对企业外汇业务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保留部分行为监管手段,但主要方向是加强对企业主体的综合管理,尽量采取事后监管方式。应当探索市场调节手段,引导企业合理摆布外汇资金。

三是重要性原则。对于重要的交易主体、重大的交易行为应当进行重点监管;对于非重要交易主体和行为,可适当放宽监管要求。风险导向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构成了主体分类的基础。前者侧重主体风险大小,后者侧重主体风险影响程度。

四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体监管应当关注企业外汇交易的实质,而不是表面形式。这就要求强调对企业的真实性要求,包括交易背景真实和交易报告真实两方面的内容。此外,也要丰富真实性、合理性评估的手段,对企业整体资金营运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比对。

做好制度建设

风险识别与管理制度

企业主体监管风险是指在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对外汇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的可能。包括经济风险、主体自身风险和外汇管理风险三部分。前两者是外部风险,后者指监管部门无法发现风险的可能性。

对经济金融风险,可通过建立宏观分析框架与预测预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主体自身风险,可通过对跨境资金流动和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的整体分析来发现其共性风险,并通过建立异常主体监测指标体系,查找主体异常交易风险;对管理风险,则主要通过政策效应分析、监管行为分析等方式加以防范。

此外,还可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建立风险响应机制。对于经济金融风险,可采取对一些关键收支指标设置风险系数,通过对风险系数的调节,将宏观管理导向过渡到微观监管实践;对于主体风险,可考虑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监测来进行综合判断,建立风险警示制度,提醒企业主体主动控制风险;对于监管风险,主要通过监管力度的调节,监管方法的调整等途径来加以控制。

信息报告与管理制度

信息报告与管理制度是企业主体监管的一项关键性制度,旨在减少行政管制弱化情况下的信息不对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资料留存。包括主体资质信息、资金活动信息和基础业务信息及要求留存的其他信息。留存制度可按以下思路建立:一是尽可能取消审批或审核环节,由“应当提供相关材料”转为“应当留存相关材料”;二是明确留存时限;三是合理解决外汇局资料调阅权限;四是对资料逻辑性提出要求。

重要信息报告。包括日常统计数据报送,重大事项报告,财务报告,关联交易报告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