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宏观审慎管理下的风险防控

来源:《中国外汇》2016年第21期

《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以下简称“132号文”)推出后,我国的外债管理进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新阶段。由于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识别外债风险,并根据风险级别高低采取相应的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有助于控制外债宏观审慎管理中的风险。

划分风险级别

评估一国整体上的外债负担、外债风险和外债偿付能力主要有四个指标:负债率(当年末总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当年末总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和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剩余期限的短期外债余额与中央银行掌握的外汇储备存量的比例)。这四项指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2015年末,我国上述四个指标分别为13%、58%、5%和28%,表明我国外债风险整体可控。

应以调控外债规模和优化外债结构为出发点,参照并完善上述指标,建立集外债总体规模风险指标、期限结构风险指标及币种结构指标三个指标为一体的外债管理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易获取性及可操作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偿债率及负债率两个指标衡量外债规模风险,使用短期外债占比衡量外债期限结构风险,以币种集中度衡量外债币种结构风险。

负债率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外债依赖度。如果该指标过大,表明经济发展对外债过分依赖,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如果该指标良好(国际标准为≤20%),则表明经济发展对外债的依赖性较小,外债负担不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金融运行相对安全。结合国际标准及我国实际情况(2015年末为13%),我国负债率风险级别可分为安全级(≤15%)、关注级(15%<且≤20%)及危险级(>20%)。

偿债率指标主要适用于短期预测。该指标越高,说明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越重。如果其超过一定数值(国际标准为≤20%),说明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债务危机。结合国际标准及我国实际情况(2015年末为5%),我国偿债率风险级别可分为安全级(≤10%)、关注级(10%<且≤20%)及危险级(>20%)。

外债期限结构指标风险等级划分。短期外债占比为短期外债余额与总外债余额的比率。短期外债易受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增加外债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贸易融资及贸易信贷数据占短期外债比例较大,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近年来快速攀升(2015年末达65%)。其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48%。鉴于贸易信贷多数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且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因此我国目前短期外债占比仍较为安全,可适当放宽风险等级划分。我国短期外债占比级别可划分为安全级(≤70%)、关注级(70%<且≤90%)和危险级(>90%)。

外债币种结构指标风险等级划分。币种集中度,指一定时期内我国外币外债余额中,按币种分类余额最大的n项占总余额的比例,用CCn(concentration of currency)表示,如CC2、CC3等。一般认为,如CC3大于75%,则外债币种结构(除本币外)不合理:风险分散没有体现多元化原则,外债过渡依赖少数外币币种,可能会因外债币种错配而导致汇兑损失。从我国来看,2015年年末,CC3为91%,其中美元占80%,说明我国外债受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按照我国实际情况(2015年末为13%),我国负债率风险级别可划分为安全级(≤80%)、关注级(80%<且≤90%)和危险级(>90%)。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