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海外中资银行如何提升客户粘性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5期

2017年年初,境外金融市场一直在消化两则不寻常的新闻报导:第一则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被查出未经客户授权秘密开设200多万个账户以提升员工销售业绩和赚取奖金,被美国监管机构累计处以1.85亿美元的罚款;第二则是香港金管局向所有在港银行发出通告,针对部分银行从合规及反洗钱风险角度出发拒绝为客户开户的问题,要求银行顾及正当企业获得基本银行服务的需要。上述两条新闻尽管从表面上看并无关联,但两起事件实际上折射出的却是近年来境外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合规成本高企与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鉴于过去十年间中资银行不断加快全球布局的步伐,部分银行还将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在全球日益趋严的合规监管环境下优选客户并提升客户粘性,已成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全球合规监管趋严

为什么境外市场会对两则新闻普遍感受到“不寻常”?美国富国银行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少有的未受重创的欧美金融机构,且金融危机后持续增长的经营业绩更令其长期保有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头衔,其经营模式也被全球金融机构广泛研究及借鉴。“绩优生”此次却突发性地爆出合规丑闻,严重影响了银行声誉以及客户对其的信任。而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过往极少出现银行不顾企业基本需要而拒绝开户的情况,银行把潜在的客户与业务往外推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因此本文首先探寻的是两起事件的背景原因。

2008年金融海啸后,西方主要经济体大多陷入“泥淖”,各国普遍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本国企业居民的借贷与消费,欧洲央行以及日本、瑞士等国更是史无前例地推出了负利率政策。但除美国凭借其经济的良好韧性逐步复苏外,其他各国的政策收效不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高,企业的借贷与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另一方面,极低的利率水平导致银行的存贷利差急剧收窄,净利息收入增长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多家知名的外资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以新兴市场及大宗商品作为主要业务方向的渣打银行,在2015年出现了27年以来首次经营亏损,净亏损高达22亿美元;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也是意大利第三大银行锡耶纳银行,则因受意大利全国近20%不良贷款率的牵累而濒临破产,并引发市场对欧洲银行业新一轮危机的担忧。境外银行普遍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合规监管日益趋严,进一步加重了境外银行的运营成本。金融危机后,美欧国家全面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与审查,多家全球大型银行因违规开户、不当销售证券产品、为客户洗钱等事项被监管机构处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防范合规风险,各银行纷纷通过增加内控岗位、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来确保避免触碰“红线”。此外,为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提高税收透明度以打击利用海外账户逃/避税行为,全球各地政府也在不断推出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资料收集及申报的新规定,包括美国政府要求的FATCA申报,以及将有超过100个国家共同实施的CRS申报。新规下银行不仅需要所有客户签署一次性的声明文件,而且未来向税务机构报送客户账户信息的工作量也会逐年倍增。境外金融机构所额外负担的运营成本与合规监管成本将因此快速上升。

在经营指标和合规监管的双重压力下,部分香港银行为回避风险并降低内控合规成本,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将风险与客户一同拒之门外;而富国银行则是在经营指标的压力下铤而走险,将合规监管的要求与银行基本的诚信经营原则抛诸脑后。两起事件中美国与香港监管机构对管辖银行的罚款与通告,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境外银行所面临的监管愈加严格。

服务与合规的平衡

在新的环境下,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应当如何平衡好服务客户与合法合规,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期望与同业一起深入探讨。

建议一:从银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待合规问题

在全球合规监管日渐严格的大环境下,境外金融机构最直观的感受是内控运营成本的提升及员工工作量的增加。部分银行因此选择了拒绝客户,以回避风险并降低成本。然而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仅从商业决策上可能会丧失业务机会,而且从出发点上就已违背了银行应当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

银行在社会中履行向居民企业吸存放贷的职能,不仅需要取得政府与监管机构的批准与授权,更重要的是基于社会与客户的认可与信任。在拥有调拨大笔资金的权力的同时,银行也需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包括满足个人及企业基本银行服务需要、诚信合规经营、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跨国逃/漏税等等。银行不应将对外的社会责任与内部的内控合规割裂开来,而是应当将二者视作一个整体,妥善寻求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受制裁国家以及涉毒、涉恐的资金,运用银行体系进行洗钱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并假以贸易、投资等名义,资金汇划的途径更加隐蔽。这就要求银行不仅需要对新客户进行尽职审查,还要定期复核和更新现有客户的资料。面对各项监管新规,银行绝不应回避风险,而是应当从“风险为本”的角度出发,主动评估并有效管控风险。在内部流程制定上,银行需要针对客户的不同背景制定相应的缓释风险和尽职审查的措施,而非以“一刀切”的方式僵化地用单一标准对待所有客户,更不应该罔顾银行基本的社会责任将客户拒之门外。

建议二:从强化银企关系的角度看待合规问题

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银行也不妨更深一层地去思考强化合规要求会对银企关系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仅需要客户提供更多的资料而银行承担更多的成本,还是也可从中产生对银企关系的正面外溢效应?笔者认为,在合规问题方面,银行完全可以借鉴业务营销的思路,通过主动解释加强与客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