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积极财政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10期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提出将推行包括减税、加大基建投资、贸易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2017年4月27日,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就任总统后首份税改计划的核心纲要,积极财政的预期逐渐升温。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美国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一定的启示。纵观美国的财政政策历史,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推崇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理论,主张预算平衡;而在此之后,财政政策开始逐渐成为美国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刺激经济、调节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见图1、图2)。以下,笔者将对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府采取的多次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回顾。

snipaste_20170519_154923.jpg

snipaste_20170519_155032.jpg

罗斯福新政——赤字财政(1933—1945年)

政策背景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盘,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滑,失业率飙升,经济全面萧条。当时的胡佛政府虽然救济了大银行、大公司和垄断资本家,但坚决反对联邦政府救济失业者,反对联邦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采取了较为保守的财政政策。其结果是逐渐恶化了危机。

具体措施

一是大幅提高对高收入者的征税。罗斯福上台后,1935年“财产税法”经国会通过,规定对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人征收附加税,并对高收入群体提高税率;同时,公司所得税、联邦财产税也都大幅提高。1936年,罗斯福又向国会提出,要对公司未分红的利润等征税,以年收入1万美元为起征点,征税30%,超过1万美元的部分,税率为42.5%。

二是在农业、工业方面,通过了《农业调整法》,采取限制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的政策;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三是政府鼓励以工代赈,加大公共工程投入。1933年5月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统筹分配各州救济物资,同时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以工代赈。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养老和救济制度,并建立失业保险,由职工、雇主和联邦政府共同承担保险金。1937年又通过了《全国劳动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缓和劳资矛盾。

五是增加货币发行,放弃金本位制。面对通货紧缩,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增发纸币以解救货币荒。1933年6月通过法案,规定凡公私契约中订明需用黄金支付的条款一律无效,彻底放弃了金本位制。1934年1月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政策效果

经过四年的经济改革,美国的GDP增长实现了由负转正,1936年的GDP同比增长达到12.9%。通货紧缩情况也有所缓解,1934年时结束了CPI同比增长连年为负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在1937年时回到危机前140亿美元的水平(见图3)。此外,股市也出现回暖,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36年恢复到180点以上,但还没有到达危机之前的水平。

snipaste_20170519_155104.jpg

肯尼迪、约翰逊——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1961—1969年)

政策背景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因军事工业生产的迅速缩减,美国经济在1954—1960年间徘徊不前,形成了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低潮期。期间,美国GDP年增长率仅为3%,而同一时期的西德、法国、意大利、日本、苏联等国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美国。此外,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在1958年时达到7.5%。

具体措施

一是约翰逊签署了《1964年税收法案》,采取降低边际税率、预扣税率、公司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支出。此外,还采取了投资减税优惠和加速折旧等变相的减税策略。

二是肯尼迪提出的“登月计划”和此后约翰逊加大对第三世界干预的主张,使和平时期保持庞大的军事支出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出口。期间,20世纪60年代,国防支出占到美国联邦总支出的近一半,远远高于其他时期水平。

三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1965年颁布《老年人健康照顾法案》,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强了联邦政府对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干预;通过一系列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业余教育立法,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技进步。

四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大量投资为私人投资改善环境,从而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边远地区的开发;同时,通过一系列立法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五是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货币(见图4),并大量发行国债。

snipaste_20170519_155152.jpg

政策效果

正面效果。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在1961—1969年连续上升: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7%,失业率逐年下降至充分就业水平,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显著提高。

负面效果。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滞涨”问题:GDP大幅下滑到负值,CPI和失业率飙升,股市大幅下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的高涨,主要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等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而这些因素到70年代后已逐渐消失。此外,到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历了20年,对经济的推动力已明显减弱。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经济的兴起则使得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在1971年首次出现对外贸易逆差(见图5)。

snipaste_20170519_155258.jpg

里根——偏向供给的扩张性财政政策(1981—1988年)

政策背景

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滞涨”问题更加严重,通胀水平持续上升,1979年的CPI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