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从财务报表看不良资产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11期

2017年是商业银行本轮不良资产周期的第七个年头。从目前已发布的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大行和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年报来看,不良指标趋稳迹象明显,资产质量先行指标稳中向好,拨备计提保持平稳,且国有大行的表现优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本轮不良周期以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流动性风险爆发为标志,打破了自上一轮银行改革重组后不良率长期保持低位的态势。此后,不良形势由点向面扩散:2012—2013年,不良风险暴露由温州逐步蔓延至浙江、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2014年以后,不良资产遍地开花,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在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利润远低于房产等固定资产收益增长的速度;过度信贷则使企业获得的借款多于主业发展所需。资金流向房地产、矿产等投机性领域,导致信贷的短贷长用,暗藏流动性风险。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且分业监管尺度不一,金融领域近几年以金融脱媒、金融创新等名义借道同业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和发债,投资房地产、基建等银行信贷资金限制性领域的情况较为突出,脱实向虚及监管套利问题有所抬头,银行业资产质量呈逐步下迁趋势。

资产质量企稳

令人欣慰的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开始呈现企稳改善的迹象。从上市的12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不良生成率、关注类贷款占比、逾期率、逾期90天/不良等指标的增幅,都较2015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有些银行的上述指标已经出现逆转。其中国有大行的资产质量企稳趋势要好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从不良率和不良生成率指标来看,国有大行已经出现好转,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则还处在暴露和消化阶段,但是增速放缓。关注率和逾期率作为资产质量的先行指标,已经出现明显好转,对2017年的资产质量有较好的指向作用(见表1、表2)。一般来说,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应该列入不良贷款,未到90天但定性风险特征已经符合不良的,也应列入不良贷款。因此,正常来说该指标应该小于100%,且指标越低,说明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越趋于谨慎和严格。

snipaste_20170606_171901.jpg

snipaste_20170606_171929.jpg

经营变化展望

本轮不良周期伴随着银行自身在资产结构上的调整与优化。从年报可以看出,银行一方面通过拓展经营模式提升非息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贷款结构,降低能源、矿产等高风险行业的授信比例,提高消费信贷、按揭贷款等低风险贷款的比重。目前,银行业净利润增长乏力,是不良资产逐步释放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