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构建货物贸易审慎管理框架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11期

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动比较频繁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主体借道货物贸易渠道实现跨境资金流出的行为增多。为提高跨境资金双向管理质效,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应建立并完善货物贸易收支审慎监管的制度框架。

当前货物贸易外汇管理面临的挑战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仍有改进空间。一是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不健全。企业贸易信贷报告随意性较大,外汇局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审核困难,对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处罚手段不足。二是企业分类监管的有效性不足。当前分类管理办法的正向激励效果不明显,对分类企业动态性跟踪监管缺乏制度性约束,“分而不管”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分类到期企业的评估标准过于单一化。

非真实性交易背景下的跨境资金流动。一是虽具有贸易交易背景,但收付款的资金流与进出口的货物流背离严重,主要表现是收付款金额远大于合同金额或报关单金额,即利用真实贸易交易虚增资金规模。二是通过伪造或变造合同、发票、提单、仓单等商业票据虚构交易背景,以实现跨境资金摆布。非真实性交易业务类型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出口少收汇或不收汇、一般贸易进口多付汇、离岸转手买卖付汇远大于收汇等。

企业“走出去”使资金摆布更加自由。部分企业通过在离岸中心设立境外企业,利用该企业与境外客户进行贸易往来,将双方交易演化为三方交易。其实质是将贸易资金通过境外关联公司实现跨境资金摆布:在人民币升值时将资金调入国内,而当人民币贬值时则将资金滞留境外。

本外币政策协同性不足,影响贸易外汇管理效果。主要表现在对B\C类企业人民币交易无额度限制,以人民币结算的超期限退汇无需外汇局登记审批等。这种本外币管理政策上的差异,在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的情况下,将成为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反过来会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完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框架设计

强化宏观审慎外汇管理,以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监管目标,以坚持宏微观相结合、本外币一体化为监管原则,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注重系统监测与风险预警,统筹跨境资金双向管理,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的外汇管理政策框架。

建立以逆周期调节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在现有货物贸易总量核查基础上,加入国际收支调节系数、贸易信贷类别风险转换因子等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跨境资金流动的不同情境(净流出、净流入、基本平衡)中设置不同的参数数值,并根据资金流动变化及时调整数值,以抑制货物贸易企业的顺周期行为。总量差额率系数调节公式:

ai= a×i×100%

ai表示调节后的总量差额率,其中,a为实际总量差额率(总量差额率正常阈值档位a∈[-30%,30%]),i为国际收支调节系数。当收支基本平衡时,设置i=1;当资金净流入或净流出时,将系数i调高,则ai相应变大,容易突破正常阈值进入监管视野。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系数调节公式:

xi=x×i×100%

xi表示调节后的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其中,x为实际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正常阈值档位x∈[0,25%],i为跨境资金流动调节系数。当收支基本平衡时,设置i=1;当资金净流出时,调高预付、延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