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强化涉汇案件的内部风险控制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13期

到廉政风险和法律风险的产生。对于案件数量多、涉及金额大、案情复杂的“9·16”特大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系列案件(下称“系列案件”)而言,内部风险控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的办案标准不明确问题,办案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导致的案件办理不规范问题,制约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的权力寻租问题等,是内部风险控制的重点。系列案件的查办中,外汇局坚持把内部风险控制措施贯穿于案件办理全过程,明确办案标准,突出重点环节,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案件查办和内部风险控制同步推进

系列案件办理过程大体分为接收、立案、调查、处理、执行等环节,过程复杂,加上进度要求高,各环节和程序均有一定的法律风险点和廉政风险点。从办案实践看,控制各环节风险点,既把握细节又突出重点,明确要求、规范操作、严肃纪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关键。

一是规范案件线索接收登记。系列案件线索来源于公安机关移送。由于涉案当事人多达数百人且案情复杂,容易出现重复移送或者交叉移送等情况。案件接收阶段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点,主要有通过漏登记案件线索、漏登记案件金额等方式帮助当事人逃避法律制裁或减轻处罚金额;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点,主要有公安机关随案件线索一并移送的相关证据材料未妥善保管,导致后续调查针对性弱、证据补充难度大、事实认定缺乏有力证据支撑等。实际案件办理中,就需要落实专人负责案件接收、登记、分配等工作,设计案件接收登记表,完整地登记每起线索涉及的当事人、接收的时间、涉嫌的违规金额、移送材料目录等,定期与公安机关核对移送清单,确保案件线索接收完整。

二是严格立案环节报告审批。立案环节的廉政风险点主要有对应当立案的案件不予立案;主要的法律风险点在于对管辖判断不准确。系列案件办理中,每起线索调查任务分配到具体办案人员后,承办人员要认真分析案件线索,明确调查方向及进度安排。在尽职调查后,对拟不予立案的线索,承办人员要撰写不予立案的报告,详细说明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案件线索的分析、获得的证据、查清的事实,以及不予立案的理由等内容,经法律事务部门会同法律顾问审核后,交专案组组长审定,确保不予立案的决定符合法律要求。对案件的管辖权问题,针对系列案件的实际情况,调查前逐级向上汇报,由总局、省分局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案件查办的具体需要,明确管辖问题,并加强与司法机关沟通,取得司法认同。

三是严格把控案件调查过程。调查过程是办案的核心环节,办案人员直接与当事人交锋,既需要面对和抵御诱惑,也要承受恐吓威胁的压力,是内部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从实践看,案件调查环节的主要法律风险在于调查手段违法、程序不规范以及未做到尽职调查等;主要廉政风险在于防止调查人员怠于履行职责、对违法线索当查不查或者少查,有意降低违法金额的认定。

具体案件办理中,对调查过程法律风险的控制,重点在于规范调查行为,关键在于熟悉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预判和应对方案,遇到了新情况能及时取得法务人员同步支持;同时,专案组长定期召开检查例会交流分析典型案情。对廉政风险的防控,要求办案人员重点关注涉及的金额,具体包括公安机关移送线索的金额、当事人自认的违规金额、交易对手指证的金额、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流水金额等,并在检查报告中详细汇报相关金额不一致的情况及认定理由。同时,每起案件调查结束后,先安排其他办案人员相互交叉审核,再交由法务人员审核。法务部门进行二次核实后,按照法律审核的要求提出处理意见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