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资银行未来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14期

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从2006年开始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监管标准也与中资银行逐步趋同。实现国民待遇10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中国银行业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群体。

外资银行经营概况

尽管过去十年中,外资机构的母行在次贷危机之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营上出现了较大波动,但在华外资银行整体上维持了稳健经营。截至201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达到历史高位,资产总额为2.93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9.19%;负债总额为2.56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9.73%。2016年,外资银行实现净利润127亿元,较2015年末下降16%。

同时,在中国银行业整体信用风险继续承压的大背景下,外资银行严防新增风险,积极处置存量风险,在各类银行业机构中率先实现了不良贷款“双降”。截至2016年底,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3亿元,较2015年末下降20%;不良贷款率0.93%,较2015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44%,较2015年末增加57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了比较好的水平。

外资银行网点建设方面的发展趋于平稳。截至2016年末,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数量分别是39家和121家,数量基本稳定。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1031家,较2015年末(1044家)略有减少。这意味着,随着网点达到一定规模,外资银行网络管理重点正在逐步从扩张向提升网点经营效益转变,相应关闭了部分经营效益相对较低的网点。

从业人员方面看,2016年末,外资银行机构从业人数接近五万人,占全部银行业机构的比重为1.2%,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占比)大体相当。

外资银行的经营特点

与其他类型银行业机构的发展相比,外资银行的经营有以下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

其一,规模扩张相对较慢。外资银行虽然也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但与同期其他类型银行相比,规模扩张速度明显较慢,年均增速基本都在个位数,部分年份(如2015年)甚至出现了资产规模的负增长。也正因为如此,外资银行资产、负债以及税后利润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从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逐年降低的态势。尤其是资产占比,到2016年底占全部银行业的比重仅为1.3%,较2006年的3%左右减少了一半。

其二,外资银行的网均盈利能力较强。与规模增长的情况相似,外资银行的网点扩张也相对平稳,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受监管审批节奏的限制,物理网点的新设难以有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则更可能与外资银行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有关,即关注的重点不是网点的规模和数量,而是网点的运营效率。2016年,外资银行的网点不但没有增加,反倒减少了13个。在更注重质量的经营理念之下,外资银行的网均负债、资产和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

其三,外资银行的风险合规意识较强,资产质量较好。由于受监管并表方面的影响,外资银行的经营规范不仅需要满足中国监管部门的要求,还需要满足母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标准。这使外资银行的风险合规意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2010年以来,国内银行业监管套利、“影子银行”交易模式盛行,但外资银行鲜有参与。这也是导致其近年来市场份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较为严格,有许多银行的风控都是直接由区域总部(如大中华区)来负责的,受国内因素干扰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但在资产质量维持方面,则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过去几年中,受实体经济调整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也有小幅上升,但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在变化趋势上,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拐点也领先于其他类型机构。2015年,外资银行的不良率开始下降;2016年,其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减少,率先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见图2)。

微信截图_20170720094025.png

微信截图_20170720094035.png

其四,外资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更强。风险抵御能力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资本充足率,二是拨备覆盖率。就前者而言,次贷危机后,在母国监管机构的要求下,外资银行普遍进行了增资,加之较为审慎的经营模式,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年中,一度高达到20.75%。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8.42%,远高于监管要求,也显著高于同期我国其他类型的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为14.14%、股份制银行为11.92%、城商行为12.29%、农村商业银行为13.26%)(见图3)。

微信截图_20170720094051.png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