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欧盟企业与中国发展同行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20期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1—8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79.4亿元人民币(折合815亿美元),同比下降0.2%。作为老牌工业企业集聚的高地,欧盟对华投资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水平(《2017/2018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显示,剔除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投资,近几年来自欧盟的投资份额约占中国外商投资1/4),但是近两年却出现了波动。2017年上半年,欧盟对华投资为37亿美元,与2016年同期的48亿美元相比下降了23%(此数据来源于《2017/2018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

对此,本刊围绕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前景、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中国欧盟商会成立于2000年,其代表着欧盟不同行业和在华欧盟企业的共同声音。目前,该商会已经拥有1600余家会员公司。何墨池表示,受阻于市场准入约束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不少欧盟企业减少或推迟了在华投资。但在今年6月推出的《2017商业信心调查》里,在1302家受访企业中,51%的企业表示未来会扩大在华的经营规模,这比2016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此外,留在中国发展的欧盟企业中,遵循着“在华为华”战略发展的受访企业约占74%,创下近三年的新高。他认为,未来随着中国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放宽以及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营造,欧盟企业投资中国的潜力会被进一步激活。

微信截图_20171026115300.png

《中国外汇》:相关数据显示,一方面,欧盟企业在华整体投资金额收窄;另一方面,类似于ABB、卡特彼勒、江森自控等工业巨头依然稳步扩大在华投资。您是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

何墨池:尽管2017年上半年欧盟新增外商在华投资总量锐减,但是仍有不少欧盟企业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这是因为在中国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欧盟商会今年6月推出的《2017商业信心调查》中显示,近一段时间,尽管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测甚嚣尘上,但是在华欧盟企业却报告其去年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超过50%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的销售额高于2015年;此外,信息和通信技术、汽车、机械设备、化妆品、环保及零售企业的收入也都有所增长;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受访企业表示,其息税前利润创下了自 2010 年以来的最佳纪录;身处旅游、航天、教育、制药和工程等行业的企业甚至取得了70%到100%不等的快速利润增长。这些靓丽的市场业绩也是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企业审慎的成本管理。《2017商业信心调查》显示,51%的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会扩大在华的经营规模,这比2016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

作为欧盟不同行业和在华欧盟企业的代表,中国欧盟商会十分愿意看见中国继续加大市场开放力度,继续降低外资进入相关行业的门槛,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欧盟企业愿意在华投资,因此,中国欧盟商会也十分支持中国加快和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开放市场准入、减少监管障碍并且确保市场的各方参与者能够获得公平竞争。

《中国外汇》: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欧盟企业在华投资数据缩水,您认为投资额整体下降有哪些原因?而一些细分行业、个别工业巨头的持续追加投资,又说明中国市场在哪些方面存有优势?

何墨池:来自欧盟企业调研的反馈是,欧洲企业在华投资额的减少,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长期以来的市场准入约束;二是外商不确定在中国是否会被公平对待,外商对当前以及今后的监管环境是否存在变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在《2017商业信心调查》中,54%的受访企业表示,与中国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遭受了不公平待遇,79%的受访企业表示缺乏互惠互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场准入壁垒,致使欧盟对华投资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因此,我们非常希望中国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的投资企业都可以获得公平竞争,得到公正对待。欧盟企业欢迎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愿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庞大的经济体规模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环保行业为例,《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环保行业逆势而上,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的业务经营更为顺畅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