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国金融:面向新时代 迈入新阶段

来源:《中国外汇》2017年第23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危机十年来,全球经济虽一路步履蹒跚,但终于迎来了整体强势复苏。面向未来,中国金融将迈入新阶段,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笔者认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改革开放的关键领域,金融将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金融回归本源,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举措;二是金融相关业态逐渐丰富且日益贴近微观需求,普惠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将同时凸显;三是金融改革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伴随着机构调整和政策框架的改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呼之欲出;四是金融开放顺应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大国崛起之路,依托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将成为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纽带。

金融安全是前提,核心在于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2017年恰逢金融危机十周年,在多元化涨潮的背景下,全球金融风险取代复苏风险,再度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首要挑战。面对这一变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积极应对,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上升至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的核心在于“回归本源”,实现“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也为整体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本源来看,“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的发展要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通过引导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降低市场参与主体的交易成本和信息获取成本,引领、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为实体经济提供中介服务。“回归本源”反映了危机十年来的系统思考和总结,代表了主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链接起了金融工作任务的两项核心内容——“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更加突出金融对于中国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在全局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金融要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着眼于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金融的天职,金融的宗旨”;另一方面,金融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保障风险可控,有效利用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通过艰辛努力所积累的国民财富,体现出“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2017年,金融强监管与金融去杠杆的政策双管齐下,意在引导金融资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并压缩金融空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目前,该政策已经体现出阶段性效果。未来,金融行业向本源回归有望将政策调控转变为长效机制,金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将会进一步夯实。

金融业态是基础,“金融+”凸显普惠性、创新性、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为主体的多元金融业态,金融机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尽管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仍然是当前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在科技加速进化、时代多元发展、社会复杂裂变、经济深度转型、业态广度糅合的共同刺激下,新的金融生态也呈现出外延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为主题的“减速增质”阶段,金融业态的创新与转型,将会以更加贴近微观需求的特点,引领行业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金融+”相关产业潜力巨大。

金融业态的演进、跨界等特征,加强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竞争,也挖掘出了产品更加丰富的内涵。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业态,表现出了更多的普惠性与创新性;绿色金融的崛起,则凸显了金融对经济可持续性的贡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创造出了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让金融微观层面“惠民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金融新业态的普惠特质,也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推动着传统金融机构在信息处理技术、服务方式、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随着“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金融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助推器,并通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效率,创造出了可持续的新经济增长点。一方面,绿色金融具有“引导效应”,通过价格手段,以不同行业的融资成本、方式与便利性引导金融资本配置到绿色低碳产业;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也具有“挤出效应”,借助金融交易的资产定价功能,实现了负外部性的内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