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看中美贸易失衡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5期

过去几十年,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双边贸易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中美贸易顺差也由此不断扩大。中美贸易失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融入全球价值链,特别是深入参与亚太地区价值链,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后,才逐步由逆差演变为顺差的,且顺差不断扩大。借助于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核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测度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程度,使人们对于两国贸易利得产生本质的认识和深层次的理解。厘清中美贸易顺差的真实程度,也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更加积极地向前发展。

传统贸易统计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近些年来,美中双边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并成为十分敏感问题,也影响到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实际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一直是逆差。此后,随着中国深入参与亚太地区的供应链体系,加工贸易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中国逐渐成为美国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加工制造基地;而美国则成为总部服务的提供者和中国出口的最终商品的消费者。伴随美国与中国在供应链上下游经贸关系的不断演进,中美贸易盈余在1993年出现逆转,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超过其来自于美国的进口,中美贸易开始表现为顺差。特别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更是一路飙升,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虽然危机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开始明显递增。在这一进程中,中美出口贸易顺差从1995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26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28倍之多。

对此,一个必须要加以澄清的问题是,中美之间贸易顺差之所以不断扩大,对跨境贸易的重复核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对出口贸易的统计中,包含着大量第三国生产的可交易的中间产品。而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就包含大量这些中间产品的出口量。因此,只有把这些进口中间产品从中国的出口统计中剥离出来,才能还原中美贸易顺差的真实程度,看清两国贸易利得的实际情况。

增加值贸易核算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统计数据,2015年,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仅占美国整体商品贸易赤字的16.4%。几年前,OECD和WTO推出了利用增加值贸易的方法来核算参与全球价值链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厘清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中的获利情况。图1给出了美国对中国的总出口及其对中国总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情况。从中可以看到,1995年至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总出口快速增长,而且美国对中国总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非常高,均在85%以上。相对应的,美国对中国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将近10%至15%。在此期间,中国对美国总出口同样也增长较快,但是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占比远低于美国的占比,约为60%至65%左右。相对应的,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占比则近35%至40%(见图2)。

snipaste_20180308_154331.jpg

在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然而,考虑到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模式,特别是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产品的一些不具比较优势的生产组装环节,通过外包或者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至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接了大量的加工组装环节,但其中大量的高技术、资本密集的中间产品,则需要从上游国家进口,加工组装之后再出口给美国或者其他国际市场。这使得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加工贸易不断增加,并一度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的比重较低,中国从贸易中的获益并不像统计数据反映得那样庞大,从中获益最多的,还是发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