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开放如何促进改革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9期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四十年来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是成就我国经济奇迹的重要原因。在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以开放促改革的四个阶段

试验探索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拉开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和繁荣了国内商品市场,市场因素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冲破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阶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外开放本身就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也有赖于改革来创造体制条件。在不断扩大开放试点的同时,在工业、价格、科技等领域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保障了对外开放试验探索的成功。反过来,对外开放又为改革输入了巨大的外部经济变量和动力,以增量的方式打破了既有的经济利益格局,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

全面开放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入世前

以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在这一时期,开放的战略格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扩散,对外开放扩大到全国各地和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开放的战略重心开始由体制试点向全面制度建设转型,对外开放的发展不断对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提出要求。尤其是在复关/入世谈判过程中,根据GATT/WTO对建设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对外贸体制、外汇管理体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底到1994年初,国务院陆续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两个决定,以汇率并轨为核心,将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作为创造外贸平等竞争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1994年,我国提出了对财政、税收、外贸、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的系统改革方案。

体制全面接轨阶段:2001年入世至党的十八大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按照自己的时间表逐步展开,还将在国际制度规范下开放。中国做出了广泛的入世承诺,不仅包括影响货物贸易的边境政策和国内政策、影响服务贸易的政策、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而且在宏观经济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方面,都做出了说明和承诺。中国以入世承诺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改革的成果。入世后,通过清理、修订和颁布与涉外经济、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涉及中央部门的2300多件、地方政府的19万多件),逐步建立起了符合WTO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国顺利通过了WTO每年一次的过渡期贸易政策审议,获得了WTO及其成员的肯定。中国政府切实地履行了各项入世承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迈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第七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明确提出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同时,该决定还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国宣布了改革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