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9期

进入201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迎来了第40个年头。在40年的发展实践中,积极利用外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国策的基本环节,为我国营造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打下了重要基础。通过不断提高市场开放水平,实施投资便利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我国快速成长为全球跨境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外商投资的流入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充盈了资本来源,同时还有效带动了对外贸易,增加了就业,为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华外资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工业产值、缴纳税收、吸纳就业分别占到全国整体近1/2、1/4、1/5、1/10的比重。外资企业在扎根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溢出和示范效应。通过引进、吸收相关生产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商业模式,我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了强化提升。同时,我国日益齐全的制造业部门布局和快速扩张的消费市场,也为外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外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这就需要中国能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以支持进一步扩大开放。

外商投资环境的变迁

梳理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吸引外资的实践经历可以发现,在外国资本持续流入的过程中,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迁,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即有意识地调整开放政策,希望通过鼓励外资进入改善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但取得的成效有限。一方面,建国之后国内经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外商资本对于中国的国情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状况尚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市场化水平偏低,工业基础薄弱,对于外商投资的管理规范尚未成型,外商投资软硬件环境并不理想,因而大多数外商资本对中国市场持观望态度,顾虑重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开始有了快速改观。全国各地区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通过大力发展建设交通、邮电、能源等项目,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通过完善法律治理框架、改革行政机构、实施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投资软环境获得了极大地改善。除此之外,在实践中各地区还通过在经济特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区、开发区等“试验田”设置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来吸引外资,使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往往能享受超国民待遇。但与此同时,政策对外资本身的能力要求和活动领域也设置了较大的限制,如产品国产化要求、技术转让要求、满足当地成分比重等。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外资引入主要为达到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如提高就业、发展对外贸易等。这使得在国内的外商投资环境的构建上,具有了浓重的计划调控色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节点,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的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在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市场开放方面,进一步放宽了外资进入的范围,对于服务行业的外资开放步伐加速;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方面,投入相当的精力,通过清理对外投资监管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地方性法规,充分履行了入世承诺,使国内投资治理做法与WTO框架下标准相一致。与此同时,面向外资的优惠待遇政策逐渐退出,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外资。近几年,中国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外投资协定谈判等方式,积极推进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开启了新一轮的外商投资开放进程。随着外商投资环境的日趋稳定、透明,中国的外资流入规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扩张。自1992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一直居于发展中经济体首位;2008年后,更是始终保持在全球前三位的水平。

从外商投资环境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在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方面遵循着由局部至整体、由较为严格的管限到自由宽松的引导的实践思路。地理视角的外资流入从节点城市起步,进一步发展至区域层面,最后带动全国范围开放。在行业层面,最初是面向特定产业开放并为外资提供超国民的优惠待遇,而后逐步形成普惠制的外商投资市场,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对外资进入加以引导。政策方面,外资治理版图由“边境内”延展至“边境上”,国内与国际投资市场日益融合。

外商投资环境仍需改善

总体而言,我国在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论是基础硬条件和制度软环境,都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升。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国投资环境仍处在优化改进的轨道当中。放眼全球,我国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吸引外资构筑了巨大优势;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的增长空间,则为外资流入提供了持久的动能。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由成本驱动向全方位综合驱动转变。

但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在世界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并不靠前。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情况进行了衡量,中国的营商环境评分排在全球第78位。这一位次不仅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甚至还排在了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发展中经济体之后,且多年来位次变化不大,表明营商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比如,土地、能源等生产要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