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货币政策趋于分化是否暗示增长已分化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13期

主持人

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宾

沈建光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邓海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美联储的带动下,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和经济增长的温和复苏,各主要经济体也陆续到了如何既维持复苏态势,又能择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刻。全球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曾一度趋同。但随着美国经济的脱颖而出和特朗普的当选,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似乎又重新开始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更是面临陷入危机的风险。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参差不齐: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始陡峭,而日本央行却还在量宽徘徊,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利率走势有所分化。全球经济是否重新到了从趋同走向分化的十字路口?

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美联储新近议息会议决定再次加息,这已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之后的第七次加息;与此同时,对美联储持年内将加息4次的判断似乎也占据了上风,而且在2019/2020两年,预期美联储还将分别加息两次。但欧、日和中国央行并未跟进美联储的加息举动。欧央行表示,尽管欧元区经济表现强劲,但加息仍有待恰当时机,日本央行也无意加息并调降了通胀预期。中国央行也并没有采取明显的市场举措,而将重心放在加速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上。在两位看来,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开始加速分化?

邓海清:目前来看,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确实已经出现分化。这主要是因为大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且货币政策目标主要还是取决于各国的基本面情况。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一枝独秀”,欧洲、日本经济则表现相对疲软,中国经济也出现下行压力,从而导致了主要国家的央行开始出现了明显加速分化的情况。

沈建光:美欧货币政策退出步伐的确已呈现出差异性。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并且对今年加息次数预测也由三次上升为四次,释放年内还将有两次加息的信号。如6月联储会议声明删除了5月决议中关于“联邦基金利率仍将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利率在当前低位”的表述;对通胀的描述也删除了5月声明中“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处于低位”一句。

相比之下,6月欧央行议息会议则提出,缩减购债计划要到今年10月才会开始实施,并暗示直到明年夏天才会考虑加息,同时还将对欧元区经济增速的预期从2.4%下调至2.1%。行长德拉吉重申,对于货币政策仍需保持耐心、持久性和审慎性。这使得市场降低了欧央行首次加息的预期。

中国方面,上半年中国央行采用了稳健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展望下半年,由于去杠杆仍处于攻坚阶段,货币政策整体上仍将继续服务于金融去杠杆的总体要求;但考虑到5月经济与金融指标下降超预期、中美贸易战风险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把握去杠杆的节奏,防范政策用力过猛造成的短期经济风险确有必要。6月24日,央行定向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存款性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央行会通过降准、MLF等进行微调,使货币政策由稳健从紧更趋稳健中性,以更好地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紧平衡。

钟伟:各国央行姿态的差异,是否意味着其面临的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在拉大?似乎美联储在强调就业和通胀的问题,而欧元区和日本则更关注经济增长,中国将目光投注在高质量增长之上。主要经济体在次贷危机之后一度趋同的复苏进程,已呈现出较强的强弱分化吗?还是美联储的加息节奏也受到了特朗普减税等一系列刺激因素的影响,而被迫对冲性地快速加息?

邓海清:各国央行的姿态主要是取决于各国内的宏观经济情况。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差异是各国央行姿态分化的很重要原因。具体来看,5月,美国失业率3.8%、通胀率2.8%,失业率低、通胀率温和的组合,反映出美国经济表现亮眼;同时,美国的减税、金融改革确实会进一步助力经济走好,美国经济周期的高点或许在2019年才会初现端倪。这表明,美国货币政策的加息进程并不会放缓。

而5月的欧洲、日本,经济景气度分别为55.5%、52.8%,出现了回落的情况,反映出欧洲、日本经济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疲软。当前的欧洲、日本经济大体上处于观察期。

5月,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为6.8%,出现下滑,且投资、消费等需求数据更反映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的中国政策,将更多由之前的强调高质量,转向强调增长上来。

沈建光: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差异的背后,的确是各国国内宏观经济状况的不同。这导致4月以来美元大幅反弹,美元指数一度突破95,资金回流美国加快。不过,特朗普上任以来,由于其政策多变已产生信任危机。加之近年来美国制裁大棒越加肆无忌惮,对跨国企业频繁处以高额罚金,恶化了美国的投资环境,加上美国劳动生产率下降与基建薄弱的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企业在美国投资的风险反而空前加大。

欧元区2018年以来,经济形势向好的势头有所放缓,如PMI在去年12月达到60.6的二十年最高点后逐步回落,今年5月已降至55.5,为18个月新低。但目前来看,应仍属高位回调,也远远好于2011—2012年债务危机负增长的时刻。例如,2017年意大利GDP增速为1.5%,远好于2012年的-2.8%;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