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2018半年汇市回望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2018年上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了均衡稳定,整体呈现双边波动态势,兑美元先升后跌,弹性增强,波幅扩大。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总体而言,境内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持稳定乐观情绪,不过也有部分市场主体没有根据汇率波幅增大和双向波动增强的特点及时调整操作策略,仍存在一定的赌单边汇率波动和追涨杀跌的行为;而个人用汇及投资需求,则保持在了平稳、合理的水平上。

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继续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波动特征明显,汇率预期平稳,市场供需均衡。在国际外汇市场波动较大的环境下,2018年一季度,人民币延续了2017年的强势,对美元汇率突破6.25,达近两年半的高点;二季度,汇率先逐渐回落至6.4附近,6月中旬开始则快速下滑。7月6日,境内收盘价为6.6480,相比2017年底对美元贬值2%。

整体来看,过去半年时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呈震荡走升。至2018年6月2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4.85上涨0.9%至95.66,国际清算银行货币指数BIS和特别提款权SDR人民币汇率指数则分别了上涨了3.2%和下跌了0.1%。

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大。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日均变动134点,2017、2016年则分别为97点和120点。2018年一、二季度中间价波幅分别为3402点和2422点,同样也处于较高水平。6月14日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轮快速下跌。对美元汇率最低跌破6.7,跌幅一度超过4%,CFETS汇率指数跌幅超过2%,CNH-CNY即期价差由-100点上涨至+100点以上(当前USDCNH高于USDCNY)。除中美贸易战升级,新兴市场货币整体走贬,以及前期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客观存在调整需求等原因之外,部分市场主体的顺周期行为也推升了此轮汇率的波动。我们观察到,2018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强势,部分企业外币负债增加,借人民币升值趋势获利,一些原本有购汇需求的企业也推迟了交易。而此轮人民币汇率快速波动后,部分企业被迫止损性购汇。

市场主体操作分析

市场供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当前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企业,基于实需原则参与境内银行对客户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二是个人,需求主要存在于旅游、留学等服务贸易项目及QDII项下对外投资;三是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央行等主权类机构和商业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存在投资在岸、离岸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交易需求;四是做市商银行,主要提供报价和流动性,并持有一定汇率风险敞口;五是境外对冲基金,会在离岸市场投机交易。

虽然境内企业人民币外汇交易以实需原则为基础,但可通过选择结汇售汇时点、外汇留存和叙做汇率衍生品等方式,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从2018年境内外汇存款及代客结售汇情况看,部分出口企业因2017年人民币升值较快,而自身受2014—2016年的贬值思维影响,在2018年初时仍持有较多美元。2月初,人民币汇率升破6.3后,企业净结汇开始增加,外汇存款下降。4、5月人民币汇率温和反弹至6.40,境内企业结汇出现高峰。根据外汇局的数据,此两个月境内累计净结汇582亿美元(签约额);与之相应,非金融企业外汇存款在5月底下降至4274亿美元。进入6月,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跌导致部分企业的外汇惜售情绪有所上升。预计6月结售汇顺差将较4、5月明显下降。

境内企业叙做衍生品行为特点与上述情形一致。2018年1—3月,远期结售汇签约额逆差由113亿美元下降至20亿美元,4、5月则分别为顺差50亿美元和17亿美元。远期和期权合计未到期(delta净敞口)逆差则由1月的1475亿美元缩减为5月的1115亿美元,体现了境内企业1—5月对人民币汇率看法逐渐转为乐观的情绪。但6月下旬以来,企业衍生品交易重新转向了净购汇。

境内企业交易行为变化的特点表明,其仍存在一定赌单边汇率波动的动机和追涨杀跌的行为,没有根据汇率波动加大和双边波动的特点及时调整。部分企业的交易选择强化了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而且从结果看,其对交易时点的主动选择效果往往不佳。

2018年境内个人用汇需求保持平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