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探路PPP项目争议解决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与传统政府采购项目相比,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参与方众多,合同关系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合同群。在错综复杂的合同关系中,能否公正、有效地解决PPP项目各合同项下出现的争议,是投资人决定是否对PPP项目进行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以此为题,本文探讨了国际PPP项目中三类主要争议及其各自对应的争议解决方式,并对处于合同关系中心的特许经营人如何运用“同等项目救济”原则,做好上下游合同间的合同风险传递与疏导进行了详细分析。

PPP项目争议类型

在PPP项目的典型架构中,位于项目核心的是特许经营人。特许经营人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PPP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获得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同时,特许经营人及其投资人需签订各类合同,包括投资人间的股东协议、特许经营人与贷款人间的贷款协议及相关担保协议,以及特许经营人与建设、运维承包商及其他供应商之间签订的建设、运维及其他采购合同等。由于项目投资回报模式存在差异,特许经营人的收益来源及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很大不同,因此,特许经营人与客户或使用者之间的服务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有很大不同。可见,为实施一个PPP项目,会形成一个涉及众多参与方、包含相互交织的合同关系及其他法律关系的复杂的合同体系。由于PPP项目周期长、参与方众多且合同关系复杂,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难以避免会出现各种争议。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将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产生的合同争议分为三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第一类,针对政府部门和特许经营人之间的争议,建议采用双方认为适合项目需求的争议解决机制;第二类,针对投资人之间或特许经营人与贷款人、承包商、供应商之间的争议,建议采用适合的商业争议解决机制;第三类,对于特许经营人与基础设施的客户或使用者之间的争议,建议特许经营人尽可能提供简便有效的索赔处理机制。上述分类为参与各方在PPP项目合同群下合同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概括起来说,由于PPP项目所涉合同性质不同,不同的争议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

针对第一类争议,即特许经营协议项下的争议,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特许经营协议法律性质的认定不同,协议双方对于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可能会受到影响。具体来看,在多数大陆法国家,特许经营协议被认定为行政协议,受行政法律管辖;而普通法国家则倾向于将其认定为一般商业合同,受合同法律管辖。以施行大陆法的法国为例,PPP合同在法国被认定为行政合同,一般情况下,其合同争议应提交行政诉讼解决;如需提交仲裁,则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例如,《法国公共采购条例》规定,政府付费的PPP合同可以提交仲裁。与之相反,在普通法的起源地英国,PPP合同(在英国被称为PFI合同或更新版本的PF2合同)被视作商业合同。根据英国财政部公布的合同范本,其争议最终可以提交仲裁或者诉讼解决,因而此处的诉讼也应理解为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

对于第二类争议,即特许经营人股东之间,以及特许经营人与贷款人、建设承包商、运维承包商或其他供应商之间的合同争议,国际上普遍将其视为普通商事合同争议,因此,相关合同当事人可以按情况选择适合的商业争议解决机制,即最终可以提交仲裁或者诉讼解决。

对于第三类争议,即特许经营人与客户或使用者之间的争议,则因PPP项目的付费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付费方式决定了服务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是谁、服务条件如何以及适用何种法律规定。例如,在客户或使用者付费的项目中,如果客户或使用者是一个商业实体,则特许经营人可在与该商业实体签订的服务合同中约定适用的商业争议解决机制;如果客户或使用者不是商业实体,而是个人(如高速公路的个人使用者),则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建议,特许经营人可能需要设立接收和处理客户或使用者投诉的机制,包括设立免费热线投诉电话或提供标准投诉表格,以便迅捷有效地解决来自个人用户的投诉。

PPP项目争议缘由

PPP项目本身并非争议体质。首先,项目涉及政府和公共利益,因此各参与方均会十分重视争议预防并会力争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争议;其次,PPP项目的贷款大部分属于无追索权贷款,因此贷款人在与特许经营人签订贷款合同时,会严格审查特许经营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