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保函/备用信用证诈骗风险防范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20期

近几年,各银行经常收到客户对大额保函/备用信用证业务的咨询,涉及款额动辄可达等值数亿元人民币。从虚假保函/备用信用证欺诈案例中可以发现,国内外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在不断地花样翻新:从开始的电话诈骗、E-MAIL到专业的SWIFT MT760专用报文。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银行需要练就更加专业的火眼金睛,不但在融资方面要提高警惕及识别能力,对简单的的保函/备用信用证通知也需极为谨慎,以规避难以预料的风险。下文,笔者将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对花样不断翻新的大额虚假保函/备用信用证欺诈进行风险防范。

诈骗背后

“有一个国外客户要给我开立2亿美元的保函/备用信用证,你们银行能融资吗?”一个客户在柜台前问道。这个客户有些神秘,且一张口就是一笔金额大得吓人的业务。类似的客户每隔不久都会出现在银行柜台前,咨询相似的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与被咨询的银行并没有日常的业务往来,或者其体量与大额保函不相匹配。对于此类咨询,有经验的银行一般会提示客户小心境外欺诈,不要向境外支付手续费或者保证金等。

在银行的提示下,此类客户一般来银行咨询一两次便不再咨询了。但在实务中,也不乏一些执迷不悟的客户。例如,某客户在前后两三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地在银行进行有关备用信用证(以下简称备用证)的各种咨询。期间,国外诈骗嫌疑人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从E-MAIL、电话、逐步升级到SWIFT MT998,甚至MT760,打破了很多银行员工“诈骗分子发不出MT760”的刻板印象。

该案例具体案情如下。B公司原为C银行的授信客户,在C银行有人民币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三年前,该客户找到银行的客户经理,称有国外公司要向其投资2亿美元,相关款项打算通过银行来款并存放C银行。几个月后,B公司声称,部分“投资”即将到位,备用证将由美国花旗开立,希望在C银行融资。C银行对其提示了虚假备用证的风险,但B公司对业务的真实性坚信不疑。C银行在等待期间,收到了数封自称美国某大公司发来的邮件,邮件附件是各种资产报表和投资计划,厚达数百页。C银行大致浏览邮件后,认为其与备用证并无关联,遂提示B公司,只有大银行通过SWIFT发来的加押正式备用证才有效力。期间,B公司不断要求C银行通过E-MAIL与其国外客户联系备用证内容,而C银行一直未同意该不合理要求。其后的一年多时间,客户一直不断宣称国外马上通过SWIFT发来备用证,然而次次都是光打雷,不下雨,不断上演“狼来了”的把戏。

然而,2016年11月初,“狼”真出现了。通过MT998(非加押SWIFT电报格式,无法验证发送人),C银行收到了由“XXX CAPITAL BANK LTD”发来的所谓“备用证”,金额5000万美元,受益人为B公司。经查,该备用证开立人位于太平洋岛国圣卢西亚,与C银行无密押关系。经审查备用证条款,C银行发现其内容自相矛盾,用语不专业。鉴于该备用证的真实性存疑,C银行拒绝通知该备用证。但B公司依然坚持认为此事并非诈骗。C银行保函业务人员认为B公司的行为存在风险,经询问客户经理后发现,该户在C银行的贷款已逾期,并已进入司法程序。在之后的几个月中,C银行数次收到该开立人的电报,要求与C银行建立密押关系。

一个半月后,C银行通过SWIFT系统再次收到B公司的备用证,该备用证由乌克兰银行D银行通过MT760(SWIFT系统中加押保函的标准格式)发送,金额也是数千万美元。经C银行核实,该备用证依然是由“XXX CAPITAL BANK LTD”开立,只是由D银行进行转通知。C银行基于对乌克兰局势不稳定的考虑,怀疑部分乌克兰银行可能管理比较混乱,与诈骗公司建立了密押关系,于是决定拒绝通知该备用证。但之后,B公司仍频繁联系C银行,称将有保函/备用证发至C银行,C银行基于综合评判,屡次拒绝受理保函/备用证通知及融资的业务请求。

由于B公司屡次宣称将接收大额“保函/备用证”,C银行员工对其业务具有相当高的警惕性,所以能比较容易地发现风险。但是,如果是一家普通客户,金额不算很大的保函/备用证,通过一家代理行转通知,对于这种颇具隐蔽性的假保函/备用证,如果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处理中的疏漏。

巨大风险

目前,常见的大额虚假保函/备用证(以下简称“保函”)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