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全球债务拐点与全球资产重估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全球债务的雪球自2008年以来越滚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全球非金融部门债务占全球GDP比重已从2007年底的200%左右攀升至2017年底的244%。从部门结构看,居民部门是相对去杠杆的,其债务占GDP的比重较2008年金融危机高点有所下降;但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迅速接棒,债务增长较快,已成为加杠杆的主要主体。从债务水平看,全球企业部门债务占全球GDP的比重最大(96.6%),其次是政府部门(85.7%),居民部门最低(62.1%)。相较2008年金融危机的债务高点,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增加了6.8、8.2和-5.9个百分点:企业和政府部门是本轮债务增长的主要推手。对于全球债务的未来演变,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全球债务持续的沃土是否生变

从宏观层面看,2008年以来,债务的滚续主要是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推动;2015年,美国经济率先开启了本轮复苏,随后欧洲经济和全球贸易也开始复苏,各国纷纷跟随美国跨入加息队伍,因此,2016年以来债务的持续,主要依靠的是全球经济增速的提升。由此引发第一个问题:眼下全球债务持续的沃土是否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就是上述两个使全球债务得以持续的条件是否还存在?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的上行趋势将面临拐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的最新展望中,将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至3.7%,而且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进行了下修。这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9年开始回落,本轮繁荣增长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

其次,全球货币紧缩将从“价”紧进入到“量价”双紧的局面。预计到2018年年末,全球主要央行将不会再向市场上提供增量流动性。2015年开启的全球加息浪潮虽然凶猛,但从日、美、欧三大央行的加总流动性来看,虽然美国停止了QE甚至开始缩表,但其缩表量仍低于日、欧的量宽规模,即全球仍维持着资产净购买的局面。这一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价”紧“量”宽。但这一局面将在今年年底面临拐点:到2018年年底,主要央行所购买的资产规模总量将出现净收缩。也就是说,美国的缩表量(每月缩表500亿美元)将大于欧日的资产购买规模(欧央行每月购买规模缩减至150亿欧元并将在年底停止、日本央行也在减少资产购买规模),全球流动性将因此呈现出“量价”双紧的局面。

第二个问题:主要国家的财政缓冲空间如何

理论上,即使债务持续的沃土发生了变化,但如果各国财政缓冲空间优于以往,则在债务滚续受阻中触发的经济波动仍可以被有效对冲,也不至于引发过多的担忧。这就会涉及到第二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主要国家的财政缓冲空间如何?

对冲因债务收缩造成的经济波动的最有效政策,就是财政扩张,但目前,全球政府财政托底的空间显然不足。为对冲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积极推行财政扩张政策:在2008年一年的时间内,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就上涨了13%;截至2017年年末,发达经济体和G7国家的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已分别从2008年的78.98%、89.81%上升至104.39%、118.65%。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这一比重也从35.5%上升到48.97%。目前,全球一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发达经济体、G7和新兴经济体)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高位。这意味着在下一次经济大波动到来时,发达经济体再次通过大幅主动提升政府债务(将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