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互联互通新时代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逐步推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意味着什么?即将开通的沪伦通又能为其带来什么?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中,商业银行能够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徐莹、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部总经理林琳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方敏。

中国外汇:2014年沪港通的启动,拉开了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的大幕(之后放开了深港通,还将开通沪伦通)。作为此项业务的参与者,您如何看待沪港通?

徐莹:沪港通是首个允许境内个人投向香港证券市场,以及境外个人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双向产品,相比通过QFII、QDII等渠道更具划时代的意义。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沪港通业务的启动,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面向境外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

林琳:首先,沪港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需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沪港通推出前,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低迷期,沪港通的推出有利于香港帮助沪深蓝筹股走出低迷状态。其次,沪港通的启动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彼时,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发展5年之久,离岸人民币规模大大提升,但缺乏必要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从长远看,沪港通的推出可以让更多的境外机构主动关注和认识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上市企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展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方敏:沪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自2014年推出以来,颇受投资者欢迎。其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及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跨境证券投资,既开拓了境内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渠道,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中国外汇:沪、深港通开通以来,资金流动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

林琳:沪、深港通启动以来,流入双方市场的资金总量逐年增加,但在不同时期资金投向呈现冷热变化。以沪港通为例,沪股通净流入(北上资金)和港股通(沪)净流入(南下资金),除首年双向资金基本均衡以外,2015年开始明显呈现“南热北冷”的趋势。2015年沪港通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净流入的约6.87倍,2016年约5.25倍。而随着境外流动性趋缓,2018年境内外资金价差收窄,港股通南下资金较去年急剧下降,而沪股通北上资金较同期增长约2.05倍,呈此消彼长“北热南冷”。再看深港通情况,自2016年12月启动以后,资金双向流动相对较为平稳均衡。整体而言,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累计涌入资金都在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效应得以显现。

徐莹:我们认为,在沪港通开办的近五年中,跨境资金流动与市场规律相符合,证券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是影响交易额的主导因素。以在工行清算的港股通为例,2016、2017年,香港恒生指数处于上升期,境内投资者对“港股通”的净流出居高,净流出与净流入量的比例为10:1。随着香港恒生指数的下行,2018年上半年该比例下降至1.5:1,出现了投资流出和投资撤回的双边现象。

中国外汇:在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商业银行承担了哪些责任和义务?

徐莹:银行在资本市场开放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银行是结算主体,无论是在“沪港通”“债券通”,还是在“原油期货” 和“黄金国际板”中,银行首先作为结算通道,为跨境投资提供快捷高效的清算服务。其次,银行是产品的投资者和研发者。如工商银行既是“黄金国际板”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投资境外市场的QDII产品的研发者。最后,银行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账户开立、账户投资以及汇率、利率等工具和服务。

中国外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市场开放将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林琳: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各类跨境金融市场类业务陆续推出,除了沪、深港通,还有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业务、债券通业务等。这些金融市场类业务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跨境业务构成,也带动了资本项目国际结算量,尤其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得到大幅增长。人民币跨境使用已从单纯的贸易收付转向综合跨境投融资结算。此外,资本市场开放还将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客群,有利于发挥中资银行在服务非居民客户中的境内主体优势。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是要求商业银行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商业银行要具备较强的结算、清算能力和广泛的全球清算网络,除能提供单纯的跨境结算服务以外,未来还应该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基于实际需求的汇率避险产品。二是要求商业银行更注重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和跨部门协作。从银行自身管理角度出发,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更需要银行内部跨部门、跨条线合作,包括本外币业务同部署、同推动、同管理。三是要求商业银行加强系统开发能力。为适应快速变化的跨境金融市场,商业银行需要有较强的系统研发团队,以确保系统建设能快速响应金融市场类业务需求。

中国外汇:包括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的资本市场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何影响?

徐莹: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17年年末,我国人民币跨境收付9.19万亿元,其中一项显著的特点是“证券投资带动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较快增长”:2017年,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主的经常项目跨境收付为4.37万亿元人民币;而资本项下跨境收支为4.8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在内的证券投资收付达1.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19%,对资本项目增速贡献最大。上述数据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从“贸易”单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