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完善实需原则在资本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21期

实需原则是对外汇交易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要求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推动外汇市场有序开放的当下,实行实需原则对避免主体交易“脱实向虚”、防范风险、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实行实需原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加以完善。

新形势下实需原则面临的挑战

一是判定业务“实需”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单证审核方式难以准确判定交易是否为“实需”。如银行为企业办理衍生交易时,要审核企业的合同、发票等单证;倘若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构造交易背景、提供的是“表面真实”的单证,那么银行对“实需”的判定则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对于境外交易的性质判别存在困难。如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内保外贷中债务人的借债资金必须用于正常经营范围内的相关支出,不得进行套利或其他投资性交易;然而对于境外资金实际用途的核实,目前在手段、人力等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准确甄别难度较大。

二是严格实需管理不利于避险功能的充分发挥。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4〕103号)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企业须在订立合约时,明确远期外汇收入(或支出)的来源(或用途)。在实际操作中,假设订立一年期的远期结售汇合同,企业必须准确预见自己一年后外汇收支的来源和去向,否则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合同到期之后就无法同银行交割,进而构成违约。因此企业在决策时往往谨小慎微,外汇衍生产品的避险功能大打折扣。

三是难以满足市场主体金融性交易需求。当前,国际外汇市场上,基于实需交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对,金融性交易量迅速上升,已超过总交易量的70%。而在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衍生交易,绝大部分是基于实需交易而开展的,金融性交易占比极少。企业金融性交易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不利于外汇市场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容易滋生灰色地带及“擦边球”行为,部分异常违规交易脱离了监管,更增大了市场风险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