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改善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来源:《中国外汇》2018年第22期

贸易金融对全球贸易及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贸易金融的营商环境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贸易金融业务正在逆风而行。这不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及贸易便利化。本文试就全球及国内贸易金融营商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贸易金融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建议。

贸易金融促进贸易的作用显著

2017年,全球贸易回暖。WTO《2018年世界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商品贸易实现了六年中最强劲的增长。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4.7%,商品贸易额增长11%。亚洲贸易量增幅最大,达8.1%。

但是,鉴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重要市场的信贷规模趋紧的状况,WTO近期调低了对2018年及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率的预测:将2018年商品贸易额增速下调至3.9%,将2019年的贸易增速下调至至3.7%。不过,全球贸易仍处于上升趋势,只是增速放缓。2030年之前,全球贸易将逐年增加1.8至2.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15年期间累计增长31%—34%。世界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是支撑全球贸易保持增长态势的基本条件。

贸易金融对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供血作用。据WTO统计,每年大约有80%的全球商品贸易流是通过信贷、担保或信用保险的方式进行融资,并日益成为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推动力,支持了全球的跨国交易和中小微企业,促进了普惠经济。全球贸易融资市场规模大约为14万亿美元,其中约9万亿美元是由银行提供的。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如全球贸易融资增长10%,将会增加1%的就业率。

国际商会的调查发现,传统贸易金融具有独特的低风险、自偿性等优势,仍是助推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2017年国际商会《贸易登记报告》显示,2008—2016年,进出口信用证、托收、履约保函、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等跨境贸易金融产品,一直都保持着低风险的记录,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均处于低位,违约的回收率则明显高于其他贷款品种。

部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交易量很大。据SWIFT估算,全球信用证、保函及托收的40%集中在亚太地区,且该地区是开立及收到信用证报文MT700流量最大的地区,约占2017年全球流量的73.3%。如果考虑到还有大量信用证不是通过SWIFT传递(部分银行通过内部通讯工具传递),全球信用证总金额将近三万亿美元。尽管信用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在下降,且交易量连续第四年下滑(2017年的交易量降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但信用证在特定商品(如机械、运输设备、大宗商品等)、特定地区贸易的结算中,应用仍非常普遍(如南南贸易中)。

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巨大

然而,全球贸易融资仍然每年保持约1.5万亿美元的巨大缺口,尤其在低端市场,并且这一缺口或将长期持续。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经济体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化面临挑战、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加大、国内外监管合规环境日益趋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明显放缓,经济风险同步上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贸易衰退。目前的平均增速约3%,不及前30年的一半。

商业银行的跨境贸易金融业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商会2017年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显示,约70%或更多的银行在满足全球市场的贸易金融需求方面存在潜在障碍,因反洗钱监管合规、授信额度不足、国家及银行低信用评级等风险因素以及尽职调查等问题而无法受理企业融资申请的情况,并无明显改善。这扩大了贸易融资缺口。

中小企业同时遭遇贸易融资缺口和合规要求的双刃剑。受信誉不足、缺乏充足抵押担保、高违约率、金融素养不完备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加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高,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遭拒率持续高企,在各类客户群中遭拒率最高,2017年达到39%。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违约率远高于全球贸易融资投资组合中的违约率(通常1%以下),又进一步加剧了银行惜贷的局面。据工信部的调查,中国33.0%的中型企业和38.8%的小型企业融资得不到满足,即使获得融资,成本也显著高于大型企业。

金融营商环境有待提高

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则是促进包括贸易融资等金融支持的润滑剂和基础。

世界银行2019年10月31日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跻身今年营商环境改善排名前十,营商环境大幅改善,较去年提升30多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名列第46位。在10个主要指标中,包括开办企业、跨境贸易等七个方面指标改善尤为显著。

但是,与贸易金融等业务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获得信贷”则排名第 68 位,尚无显著改善。“获得信贷”包括四项内容:合法权利指数、信贷信息深度指数、信贷登记机构覆盖率以及信贷信息查询处覆盖率。与此相关的债权人权利保护、担保交易法律制度的健全、信贷相关的信息共享、动产担保公示平台、统一的担保登记机构等金融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均直接决定了企业获得信贷的难易度,以及银行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制约着企业获得融资的能力,也影响着银行提供融资的及时性及安全性。由于获取的信息来源不充分、透明度差、不对称等问题,银行在贸易金融业务贷前尽职调查、贷后管理方面举步维艰,无法及时获取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较难及时发现贷款资金风险。

跨境贸易金融发展因“去风险”等因素受阻

近年来,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形式复杂化程度加深,形势严峻。各国反金融犯罪的监管政策趋于加强,对跨境国际贸易及贸易金融影响明显。鉴于违规处罚严重(从巨额罚款到市场禁入),为规避风险、降低建立及维护代理行关系的固定成本,全球银行业纷纷“去风险”,即终止或限制与整些国家整体商业关系或者某种类型的客户。例如,某大型跨国银行因此退出了11个市场及360家代理行关系,一年内退出了5575家商业客户关系。

国际商会的调查报告发现,全球各银行总体认为,监管合规要求将是短期内对跨境贸易金融业务的最不利影响因素。约70%—80%的银行认为,反洗钱、KYC等交易对手尽职调查要求及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是贸易金融业务增长的障碍。贸易金融交易因此遭拒最高的是与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及中东和北非相关的交易。

交易对手尽职调查的成本及复杂度一直是跨境交易中的主要难题。目前银行的合规职责已从“识别及报告”转变为“预防、识别及报告”,从而极大提高了尽职调查要求及不合规风险的标准。2018年WTO高级别贸易融资专家会议上,参会专家普遍反映,目前监管政策及现场检查执行的标准可能差别巨大,现场检查人员往往可能实质上采取更严格的标准。这种不一致被称为“明显实质性脱节”,其直接后果是:为避免监管处罚,银行会更加谨慎,导致因无法满足合规要求而拒绝的贸易金融交易业务笔数明显上升。

代理行关系受到较严重的影响。据FSB(金融稳定委员会)称,2014年以来,代理行数量显著下降,且近期的数据表明,下降趋势仍在继续,所有地区均受到代理行数量下降的影响。2011年至2017年上半年,活跃代理行关系降幅达8%。

代理行关系下降的负面影响很大,导致风险厌恶情绪更高、满足内外部监管要求的难度更大、代理行集中度更高等。

据WTO的报告,自2014年6月开始,由于代理行关系削减,全球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的减少额逾800亿美元,导致融资能力下降了16.8%。目前,全球120万家代理行中,接近20万家代理行关系取消。这对依赖于代理行关系的贸易金融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涉及融资、结算、担保、服务类等等多方面,尤其是福费廷、国际双保理、信用证保兑、保函转开、融资性及非融资性风险参与、国际汇款、信用证通知等业务。这些国际业务或因代理行关系退出无法办理收付款、清算,或因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削减而减少融资金额。国际商会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是代理行关系终止的主要受害者,也是日益趋严的合规要求下最为脆弱的群体。

代理行关系削减将会驱使金融交易进入更少或完全无监管的渠道,降低资金流的不透明性,进而造成金融排斥,增加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的风险暴露。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对此高度关注。

FSB指出,代理行关系过度集中将会造成金融脆弱,即某些国家和银行(例如非洲地区)将只能依赖于少数银行。代理行关系是全球200多个国家3700家银行集团的核心业务。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亚及太平洋地区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众多会员单位,都对此表示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