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国内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防范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3-4期

国内信用证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自2017年起呈现出增速放缓的态势。在业务迅速扩张的背后,各大银行国内信用证业务的资产质量状况堪忧,甚至是每况愈下。本文从当前国内信用证业务资产质量每况愈下的现状和原因入手,阐述国内信用证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的必要性,分析实际核查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探讨如何防范国内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

资产质量不佳的原因

一是未从实质上把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从目前国内业务产品的不良资产看,很多问题出在贸易背景不真实上,将贸易融资异化为融资贸易,通过贸易融资业务套取资金,甚至短贷长用。叙做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前调查过程中,部分基层机构风险意识缺失,未能充分掌握单笔业务项下真实的上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银行的贸易融资相关要求及制度,未能落实到位。此外,对贸易融资基础交易的审核,大多是对提交的采购合同、发票、下游销售合同等材料的表面真实性检查,而此类表面审核对核查国内贸易的真实性往往趋于无效,无法从实质上把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二是贸易融资的“自偿性”无法落实。贸易融资业务,由于其“自偿性”特点,授信审批时往往会降低对企业风险状况的审批标准。在实际业务中,授信企业无法做到有足够的真实贸易背景来匹配融资,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降的经营淡季,一般无法做到两笔贸易融资间的无缝对接。企业为规避银行信贷政策风险,实现低成本资金的循环使用,常会直接运用单从贸易背景材料表面无法识别的关联企业来虚构贸易背景,以获取银行的贸易融资授信支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无法落实,导致国内证及其融资的风险高企。

三是资金监控流于形式。在国内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贷后管理中,部分基层网点流于形式,未能设专人专岗对单笔业务的下游回款进行有效监控;且为避免形成更大的授信风险和维系银企关系,有时即使发现资金回流异常,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也无法落实到位。此外,对于部分贸易背景存疑的业务,因银行回款监控系统不够完善,在提供融资后,银行无法掌控企业真实下游货款的回笼情况。

四是行业集中度高,发展缺少前瞻性。从目前国内证业务的行业分布上看,石油加工、炼焦业及批发业等传统行业的余额占比较高,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基本没有或占比极低。行业集中度高,致使银行贸易融资授信行业风险集中度过高,而分散及化解风险的能力则相对不足。

国内证的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

近年来,国内贸易融资飞速发展,而企业信用在经济下行期则有所恶化。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难度加大,亟需完善审核方式。国内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方式之一,其难以核实贸易背景真实性一直为人所诟病。因国内信用证项下规定的单据较为简单,往往缺乏第三方,特别是权威机构出具的单据,从而增加了“只处理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或服务”的银行辨识贸易背景的难度。能否从实质上把握国内信用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是防范国内信用证融资异化的重要手段与环节。

单证业务人员在审核国内信用证基础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时,面临以下制约因素:

其一,作为国内信用证业务的业务合规性审核及操作部门,通常仅接触客户关系部门提交的纸质单据申请材料,仅能通过纸质材料判断表面合规性、逻辑性、合理性,无法真正了解授信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实际融资需求等信息。

其二,单据条款可审查的依据较少,货物收据等单据真实性审查难度较大。国内信用证项下,通常仅需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简单的运输单据。货物收据等运输单据通常形式简单,且极少由第三方出具,因而其真实性难以核实。

其三,现场验货流于形式。国内信用证的基础交易多涉及大宗商品交易,如原油、燃料油、液化气等。由于该类商品通常罐装储存,客户经理实地验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