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6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海外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布局海外实体产业,并逐步成长为跨国企业集团。而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些中资企业集团面临着更复杂的外汇风险环境和更迫切的外汇风险管理诉求。如何在借鉴欧美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中资企业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的个性化难题,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值得企业进行深入思考。

中资企业集团外汇风险管理的个性化难题

中资企业集团开展外汇风险管理,一方面面临着与老牌欧美跨国企业集团类似的共性问题,包括如何衡量外币及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如何影响集团考核及上市公司业绩,如何设定目标及衡量标准,管理架构如何设计,如何开展套期保值交易等;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因自身经营特点而产生的个性化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阶段国内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可交易期限还有待进一步拓宽,三年期以上的人民币对外币远期、掉期交易流动性不佳,企业开展外汇集中轧差交易也存在一定约束。

二是投资目标国较多分布于新兴市场国家,其中大部分存在外汇管制,影响了外汇交易的可操作性和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不少海外净投资项目是以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来计价,汇率波动相对更大,且从长期看,存在一定的贬值风险。

三是中资企业集团在“走出去”过程中经常使用美元、欧元等非母国货币融资,使自身面临着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新兴市场货币等多重币种错配,加大了企业识别和管理外汇风险敞口的难度。特别是中资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多为长生命周期的基建项目,投资期限长、前期投入大、成本要求高,如果出现投融资币种错配的情况,产生的风险敞口可能会加大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基于上述问题,中资企业集团在衡量和管理外汇风险方面相较欧美跨国企业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挑战是对长期限外汇风险敞口的管理:与G7货币间可以开展长期限套期保值交易不同,中资企业集团通常没有对应的金融衍生品对其进行管理,而且开展长期限金融衍生品管理的成本过高,搞不好反而会侵蚀企业价值。尤其当企业存在大额长期外币债务时,这种风险敞口的关闭难度极大:该敞口在到期前,每年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折算金额变化都会记入利润表,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到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及信用评级,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多措并举构筑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上述外汇风险管理难点,中资企业集团可以在借鉴欧美跨国企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以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集团现金流量、利润总额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影响。该管理体系包含“一个基准、五个关键点”。“一个基准”指以记账本位币为基准,来解决复杂外汇风险的识别与衡量;“五个关键点”分别是适时评估本位币设置、在投资可行性分析中合理评估汇率假设、在融资方案设计中防范长期外币债务的汇率风险、进行敞口监控及汇兑损益预测、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应通过该套体系,从事前预测与规避、事中监控、事后对冲三个方面,对汇率风险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和监测,最终实现将集团整体外汇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以记账本位币为基准的风险敞口衡量

如何识别与衡量外汇风险,是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对于一家国内企业而言,对于外币的判断相对简单,通常除人民币以外的币种即为外币。但对于一家跨国企业集团而言,如何判断某一币种为外币则会复杂许多。这是因为,集团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境外子公司与集团母公司之间的依存关系也不尽相同,简单以集团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作为本币,以其他货币作为外币的衡量基准,在跨国企业集团中往往难以适用。

对此,引入“记账本位币/功能货币”(下称“记账本位币”)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记账本位币的设置决定了企业汇兑损益的方向,在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合理的本位币设置可有效避免现金流风险与汇兑损益风险相背离的情况,有助于解决外币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计量问题。所谓外币交易风险,是指企业所从事的以外币计价的交易或持有的债权债务,因汇率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实际支付现金流量的变化。该风险的认定需要以各成员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为依据,即记账本位币不同,所确定的交易风险敞口基准货币也不同。而折算风险则是指由于汇率变化,境外子公司将其本位币报表折算为集团公司本位币报表,并纳入集团合并报表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该风险的认定是以集团公司的本位币为依据,除人民币以外的币种即为外币。在此基础上,记账本位币还可将外币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对应至财务会计的外币交易折算及外币报表折算,使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外币报表折算的结果能反映外币交易风险及折算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跨国企业集团有效开展外汇风险管理提供基准,并将现金流风险管理和汇兑损益风险管理相统一。

适时评估本位币设置以确保其符合经济实质

理论上,每一家公司应当只有一种本位币,本位币一旦确定,企业汇兑损益的方向便得以确定。按照中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判断本位币的核心要素主要是企业收入的计价及结算货币,以及成本要素的计价及结算货币。实务中,一项常用的判断标准是,当企业的融资币种与收入币种一致时,该币种便具备设置为本位币的基本条件。原因是,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从源头上规避最难以管理的外汇风险敞口——长期外币债务。

需要注意的是,对被并购的子公司而言,由于股东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环境发生改变、收入与成本计价货币不同等因素,同一企业在不同阶段可能适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甚至即使在同一时间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该企业本位币的判断也会出现争议。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境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进行评估,根据最新的情况判断该企业的本位币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需要变更的情形。实践中,新设、新收购企业或项目从基建期转运营期,是设置本位币的关键时点。

例如,S公司为中资企业Z集团海外并购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