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6期

市场风险跌宕起伏,但凡涉及外汇、利率、大宗商品等风险的企业无不关注市场波动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为了防范风险,企业积极运用各类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然而,企业呈现的业绩依然会令人感觉扑朔迷离。其原因就在于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存在“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为了消除套期保值与会计核算的“时空”差异,套期保值会计(下称“套期会计”)准则应运而生,为企业在报表中恰当地反映自身风险管理的结果提供了详细指引。

套期会计概览

在引入套期会计之前,企业的套期保值在会计核算上往往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例如,针对预期发生的原油采购的外汇风险,企业通过买入期权予以防范。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预期发生的采购交易既不需要也不能在报表中核算,但买入期权的公允价值变动却会随时体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时间”差异。再比如,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往往需要通过远期外汇合约锁定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如果未运用套期会计,则境外经营净投资的汇兑差额列报在“其他综合收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下,而用于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盈亏则列报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下,从而使报表上可能同时存在金额巨大且盈亏相反的其他综合收益和投资收益,使投资者难以直观理解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是否恰当。这便是会计核算中的“空间”差异。

与传统会计不同,套期会计通过改变被套期项目的核算或套期工具的核算,实现套期保值“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从而将风险管理的结果呈现在财务报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敞口,套期会计可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种不同的方法。

公允价值套期。对于面临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敞口,可以通过公允价值套期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这些风险敞口包括:不可撤销的外币采购合同、外币借款,以及企业在库存货或者企业发行的固定利率债券的公允价值随着汇率、市场价格或者利率波动而发生的变化。以外币采购合同为例,公允价值套期会计下会将外汇风险导致的合同公允价值变化进行调整入账,打破了传统会计准则中对于待执行合同在执行前不予计量的模式,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现金流量套期。对于面临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敞口,例如外币借款、极可能发生的预期采购、预期销售或者企业发行的浮动利率债券,由于企业意在管理敞口的现金流量,因此可以应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将用于管理现金流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先递延在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对于预期采购,待预期采购发生时才将累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结转到存货成本,从而实现锁定采购价格的效果,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在被套期项目销售的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企业在跨境并购中往往面临着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对此,企业也会通过远期外汇合约、外币借款等多种工具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运用套期会计核算时,将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有效部分对冲境外经营净投资累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新套期会计准则要求

2017年,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相较原套期会计准则,新准则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其改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更人性化的有效性测试要求。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对风险敞口进行管理时,原套期会计准则不仅要求企业对套期关系内的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抵销结果进行预期有效性评估,还要求企业对套期有效性进行回顾测试,即测试实际抵销结果是否在80%—125%之内。如果不在上述区间,企业将不满足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实务中,对于某些套期关系,尽管企业在套期开始日及以后期间预期套期关系能够做到高度有效抵销,然而对于割裂的每一个会计分期,当企业进行回顾测试时,可能会由于短期内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实际抵销结果较差。例如,当企业使用人民币换美元的外汇衍生工具对港币借款的外汇风险敞口进行管理时,因为美元和港币之间的挂钩机制,预期美元外汇衍生工具能够高度有效地抵销港币借款的汇率风险;但在特定会计期间,实际抵销效果可能不在80%—125%之间,导致企业无法运用套期会计,造成风险管理与财务报表的脱节。

对此,新套期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套期会计准则下“回顾有效性测试”所要求的“80%—125%”的生死线,也不再要求企业进行回顾有效性测试,而是更加注重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是否存在“经济关系”。该“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而产生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预期随着相同基础变量或经济上相关的类似基础变量,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也即更注重“预期有效性”。因此,对于主要条款(例如名义金额、到期期限和基础变量)均匹配或大致相符的套期关系,如果企业通过定性分析便可得出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存在“经济关系”,便不再需要进行量化评估以及“回顾有效性测试”,而是可以直接运用套期会计,更加贴近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

二是更合理的套期工具会计处理。企业在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时,常常需要付出相应的“套期成本”。例如,为锁定远期汇率,企业在远期外汇合约中会付出“掉期点”,即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异。该差异源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