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外汇管理体制在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危机管理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7期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在外汇领域遭遇了三次较大冲击,分别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的高强度风险冲击。这些冲击既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内外部双向的。同期,中国也经历了三次重大汇改,且分别于各次危机前推出,即1994年的汇率并轨改革;2005年的“7·21”汇改和2015年的“8·11”汇改。大致是大凡每十年一次重大汇改,伴随着每十年一次较大的危机。危机冲击、危机管理和外汇改革就这样风雨兼程,也仍将相伴相生。

snipaste_20190409_173837.jpg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危机管理

当我们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危机管理时,首先会想到两个历史性应对,一个是俗称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另一个是中国政府做出人民币不竞争性贬值的承诺。这极大地稳定了亚洲局势,对亚洲摆脱和走出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泰国,继而蔓延至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大规模下滑,国际收支顺差也明显收窄:1998年国际收支总差额一季度为63亿美元,二季度仅为25亿美元。人民币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随之两个重要的历史应对出现。

一个历史性应对是“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西方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宏观对冲,并获得成功。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香港股市、汇市也受到冲击。尽管在1997年年底,香港拥有928亿美元的雄厚外汇储备,但仍受到对冲基金的威胁。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反击,并得到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金融保卫战的高潮是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790亿港元。香港政府依靠中央政府超过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强大实力,顶住了金融投机压力,维持了金融稳定,成功管控了危机。这种强悍的危机管理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另一个历史性应对是全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了遏制外部风险的传染,我国政府宣布“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外汇管理部门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稳汇率和外汇市场秩序。

但外汇管理的危机应对并不仅止于此。危机中,外汇局整章建制、严格监管。主要应对措施包括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改进资本项目管理方式,惩治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加强对外发债的管理,研究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健全国际收支统计分析制度等。具体来看,其中的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外汇局和商务部、海关等部门建立联网核查系统,做好出口核销管理,遏制企业逃、套汇和骗购外汇行为,保证外汇收入及时、足额调回境内和对外支付的真实性。人民银行也出台规定,会同外汇局加强外汇管理,对金融机构违反售付汇管理的行为进行了界定并阐明了处分措施。1998年12月,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规定,明确了对相关公务员、金融机构及国有外经贸企业涉及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1999年1月,金融机构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被写入《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予以发布。

第二,外汇局在全国范围内对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进行部署,严厉打击外汇非法交易活动,重点打击进行外汇非法交易的“黑窝点”和“地下钱庄”;此外,还加强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开展信用证和资本项下收付汇业务大检查,防止因为把关不严造成国家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失。

第三,外汇局加强了外债资金流出和流入管理,制定了外债统计监测的实施细则;以规范我国境内机构境外发债行为,防范国家外债风险;同时,与国家计委、人民银行发布联合通知,进一步加强全口径外债管理,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2001年,又进一步提出统一、规范银行结售汇业务的要求,着手建立银行收付汇监管体系。

第四,为监测国际收支风险状况,外汇局联合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并于2003年正式运行,定期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此外,外汇局还进一步修正、完善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建立国际投资头寸统计制度,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进一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危机管理,可以总结出三点重要的经验:一是事前的重大改革,为承受危机冲击奠定了基础。1994年开始,我国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这强有力地规范了外汇市场,推动了外汇储备的上升。二是事中的冷静应对,击退和扭转了危机预期,稳定了区域金融。无论是香港金融保卫战还是中央政府承诺稳定人民币汇率,都有效阻断了危机的传染。很难想象,如果中国也加入货币竞争性贬值,危机会发展和蔓延到何种程度。三是事中和事后外汇管理要跟进建章立制工作。这是个浩繁艰巨的工作。也正是在危机中,确立了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政府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承担了巨大的国际责任,并为此付出了代价。为应对外部危机和汇率维稳,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财政刺激,加速结构改革,并付出了经济增速下滑和通货紧缩持续的代价。但换来的,是一个受危机洗礼的负责任的新兴大国的形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危机管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发酵,最终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外汇局及时启动紧急应对机制,有效应对危机并维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标志,我国外汇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逐渐见顶回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二是对资本和金融交易的管理逐渐从防范打击热钱流入,到平衡流出与流入的双向管理,ODI逐步增长;三是人民币从单边升值区域,逐步走向汇率更有弹性的合理均衡水平的双向浮动。但这些变化,都需要用较长的周期尺度才能观察到。

snipaste_20190409_173845.jpg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初期,外汇局加强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以及事后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跨境资金流动,查处地下钱庄、网络炒汇、非法买卖外汇的犯罪主体;同时,外汇局与海关总署和商务部联合开展了收结汇联网核查,规范个人结售汇管理方式,遏制违法、违规资金借道贸易信贷、贸易收结汇和个人结售汇等渠道流通。此外,外汇局还加强了对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始终保持审慎的投资态度和投资模式,合理配置资产结构,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实现了资产总体安全与保值增值。在金融危机的事中和事后,外汇局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深化体制改革,具体如下。

第一,改善涉外经济金融服务,便利贸易投资活动。一是在金融危机中,为缓解出口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导致的经营困难,外汇局于2018年四季度,将一般企业预收货款收结汇比例从10%提高到25%,并在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