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深圳样本:走在前列 勇当尖兵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9期

197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中国外汇管理改革开放乘风启航。40年来,外汇管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高效集约配置外汇资源的同时,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发挥着试验田、示范区和桥头堡的积极作用。

从“三来一补”到“深圳智造”

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2018年,深圳GDP突破2.4万亿元,首次超越中国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进出口总值为3万亿元,规模仅次于上海,继续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二位,其中出口1.63万亿元,连续26年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位:深圳已从1979年的边陲“小渔村”一跃而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世界一线城市。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促进跨境贸易大发展

全国首个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成立,便利企业用汇。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利用毗邻中国香港、土地和人工成本低等优势,从“三来一补”起步,与中国香港形成“前店后厂”模式,进入了加工制造的快车道。1978年12月18日,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上屋怡高电业厂,在宝安落地。至1985年年底,深圳已有“三资”企业1075家,出口总值达5.6亿美元,占当年深圳市生产总值的53.9%: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1985年11月,全国首个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成立,使深圳的外汇调剂市场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外汇调剂量逐年加大,调剂效率大大提高。深圳的做法逐步得到推广,到1993年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08家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配置了80%的外汇资源,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调剂汇率。随着1994年取消出口收汇外汇留成制度、1996年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义务,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改革的红利大大激活了深圳市进出口贸易的活力,使深圳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富士康、沛顿、兄弟高登等一大批企业在深圳扎根,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因地制宜首创出口“待结汇账户”,为汇率并轨改革提供了“深圳变通方案”并辐射全国。1994年推出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在深圳贯彻落实时遇到了现实问题。在历经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1993年深圳的出口总额已达278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外商投资企业860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3,实现了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在企业外汇收支频繁的情况下,收汇后银行马上自动结汇,付汇时又需要报经银行审批,既增加了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又增加了手续费,往往还会因企业报批和银行审批而误时误事。对此,外汇局深圳市分局(下称“深圳分局”)大胆提出了“待结汇账户”的方法,即由创汇单位在其开户银行开立一个待结汇账户,在一个月内,企业收入的外汇都存入该账户,这期间需要使用外汇也从该账户支付。这一变通办法,后来辐射到全国;1996年7月,对外商投资企业也按照“待结汇账户”办法纳入了结售汇体制管理。

走在全国前列的进出口核销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进出口核销制度,实现了对企业货物进出口与外汇收支逐笔对应、现场核销的管理模式。深圳自此开始了对核销制度改革的探索,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核销制度刚刚建立时,面对给成千上万企业发放核销单的现状,深圳分局主动与海关、贸关、税务、银行等部门联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电子化管理;同时,还与九龙海关电脑联网,使出口核销工作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单纯柜台业务到以调查研究为监管重点的转变。2004年,为解决企业无法及时提供纸质报关凭证影响核销和退税的问题,深圳分局对富士康集团等100多家出口大户实行了“预核销”管理方式,即在电子数据完整和准确的前提下,采用先行核销,事后核对纸质凭证的方式为企业办理业务,极大便利了企业。2005年,深圳分局积极推广出口收汇网络核销,进一步优化了出口收汇核销辅助管理系统,减轻了企业负担;还开发了贸易进口付汇自动核销辅助系统,真正实现了货到付款项下进口付汇自动核销。此外,深圳分局还于2008年率先开发设计了“企业进口报关单预录入号网上登记系统”,实现了全部网上核销自动审核,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出口核销业务。

“放管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成为跨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全力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改革。2012年,在外汇管理“五个转变”思想指导下,深圳分局积极参与总局取消核销制度改革的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地区实际,探索差异化实施方案,以确保核销制度改革在深圳的顺利实施。2013年,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深圳顺利实施。改革后企业和银行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大幅降低,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高。

积极支持规范贸易新业态发展。作为国内外贸综合服务行业的发源地和聚集地,深圳分局主动研究辖内对外贸综合服务行业的外汇管理模式,积极支持和规范外贸新业态的发展。2013年9月,深圳市成功获得全国首批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城市资格,财付通等两家本地支付机构获批参与首批试点。财付通自试点以来,业务规模逐步增长,业务范围从货物贸易、航空机票等3项,扩大至12项,促进了外贸新业态的快速发展。2018年8月,深圳分局批复财付通开展境外线下条码外汇支付业务,这是全国首个境外线下条码外汇支付规范,为其他地区办理类似业务提供了范本。

深化“放管服”,力争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先行先试。2018年,为进一步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在为信用优良企业办理贸易收支时实施更便利的措施,深圳分局率先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贸易收支便利化方案,成为全国指导意见的重要范本,并于2018年11月获批成为全国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首批四家分局之一。

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

积极推动跨境双向投资便利化

全面拓宽吸引外资渠道。作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部门,深圳分局早在1996年就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框架。此后逐步简政放权,资本项下行政许可项目从2009年的59个子项减至20个子项,降幅近70%,逐步建立了与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成本较低的以登记为核心的外汇管理模式,直接投资实现基本可兑换,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截至2018年12月末,深圳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2025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10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速达20.62%。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一直作为跨境资金流动的“稳定器”,在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为深圳稳外资做出了积极贡献。

合理引导服务企业对外投资。近年来,深圳分局大力削减对外投资外汇业务审批手续,合理引导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