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把握大湾区跨境票据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9期

2019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总纲领,《纲要》明确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与挑战,将有效促进金融行业加快对外开放创新与互联互通。

《纲要》提出,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要继续不断完善“股票通”和“债券通”,进一步扩大中国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的互通机制。

自贸区“扩大开放”

2015年4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在CEPA的框架下,研究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允许开展人民币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2016年12月,广东自贸区试点开展境内银行跨境债权转让业务,首笔不良贷款债权向境外投资者成功转让;2017年3月和4月,全国首单商业保理资产和租赁资产也先后对外成功转让。2018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健全金融创新发展。

在上述政策及《纲要》的引领下,广东自贸区不断扩大境内金融市场开放领域,逐步提升境外资金对境内市场的参与度与关注度,提质增量,激活市场活跃度。特别是通过粤港澳金融创新,进一步与全球经济接轨。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按照金融工具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等特点及影响,国家有目标、分步骤地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股票通”“基金互认”“债券通”等内地与中国香港之间的金融互联互通,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为进一步扩大跨境投融资提供了成熟经验。金融改革的路径必须是稳健、有序且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对外开放选择从中长期资本市场试点,下阶段必将推广至短期货币市场。票据作为短期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具备良好的金融特性,与债券同属重要的有价证券。创新并推出跨境“票据通”(笔者定义)业务,具有重要的改革效益与发展前景。

票据市场“前景广阔”。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81万亿元,同比下降14.3%。后者中,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8.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63万亿元,增长24.84%;2018年年底的承兑余额为11.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18万亿元,增长22.25%。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9.9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78万亿元,增长38.83%;2018年年底的贴现余额为6.6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8万亿元,增长45.3%。综合上述数据,我国票据市场目前已具备了超万亿元的体量,但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不大。若能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既可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提高市场参与度,又能在可控范围内,防范海外资金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和负面影响。

合格票据“先行先试”。本文所研究的票据专指商业汇票,主要包括由银行作为付款人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和由非银行作为付款人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据此,笔者就票据及票据市场的特点,从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提出票据跨境创新的发展建议。

首先,在安全性方面,要审慎甄选票据的交易类型。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对于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给付经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价格。对比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直接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经银行承兑,为到期付款提供银行的信用支持,持票人到期获得付款的保障。因此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