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防范电子银行渠道个人分拆购/付汇风险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9期

近年来,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个人结售汇业务占比逐年上升,电子银行已成为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主要渠道。调查发现,电子银行渠道容易成为个人分拆购/付汇等违规行为的途径,给个人外汇业务管理带来了挑战。

潜在风险

一是部分购/付汇个人虚构资金用途,加大监管难度。通过柜台办理个人外汇业务时,银行业务人员会当面对客户购/付汇用途、境外收款人等进行真实性审核;而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时,客户虽然留存了收汇和购汇用途、时间、在国外停留天数、目的地等信息,但银行很少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仅要求购/付汇个人对其所填内容负责。部分客户出于顺利办理业务或保护个人隐私等目的,在录入信息时会虚构收汇和购汇用途,导致外汇数据信息不准确,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是银行真实性审核浮于表面,“展业三原则”难于落实到位。第一,银行难以对电子银行渠道分拆购/付汇行为进行事前分辨,对资金是否来源或汇入可疑账户、客户亲属是否分拆购/付汇等,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第二,个人外汇业务在通过柜台办理时,银行系统会自动留存柜员信息,在后续发现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判定差错责任人;然而转向电子银行渠道办理后,则不会再留有银行业务人员的信息。个别银行业务人员为了规避在柜台业务办理中所承担的责任,甚至会引导客户在银行营业场所的自助终端或电子银行进行分拆购/付汇。

三是缺乏有效识别技术,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目前,电子银行渠道登录方式及安全设置,无法准确地辨别业务办理是否由本人操作,从而为不法分子控制他人账户提供了条件。很多占用自己结售汇额度帮助他人分拆购/付汇的个人,对具体违规行为并不知情,多由上线组织者通过控制其电子银行渠道用户名、密码及银行卡集中办理。这种行为较为隐蔽,外汇局在查处此类案件时难以准确追踪到其幕后的实际控制人。

加强监管的建议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