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1期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29个年头。随着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渐完善,证券市场在实体经济融资、公司治理优化和投资渠道拓宽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则稍显滞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市场完善和外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扩大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是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与韩国、日本与中国台湾在20世纪后半叶经济腾飞历程的前半段十分相似,且在金融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在证券市场开放方面,后者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在总结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证券市场开放得失的基础上,探究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发展方向。

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证券市场开放的得与失

一是丰富的资金来源,提升股权融资比例。权益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相比于银行信贷和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不会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不会增加股东因债务高悬而产生的道德风险,所筹资金没有定期偿还的压力,资金使用成本更低。开放证券市场引进外资,可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拓展公司融资的资金来源,减轻负债压力,改善公司的资产结构,使权益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国台湾在推出QFII后,股权融资比例总体呈较快上升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30%左右,提升至市场完全开放后的50%。在内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外资流入为中国台湾上市公司提供了大量发展资金,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是完善证券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伴随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流入会持续优化投资者结构,打破市场封闭带来的不合理溢价,股票价格对信息的反应也更加充分,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更趋完善。随着机构投资者比重的提升,股市博弈从以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博弈为主,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相互博弈为主。机构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更加及时准确,对市场和公司的分析更加深入。依靠资金和信息优势、舆论引导和粗略分析来赚取高额投资收益逐步成为过去,收益将主要取决于机构间投资理念、投研功力和交易策略的比拼。股价更能够反馈真实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公司的经营能力,市场会更加理性,权益市场因此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以韩国为例。证券市场完全开放后,外资流入韩国,机构投资者比重迅速提升,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1999年,韩国股市外资持股比例约为18%,到2004年已达到40%。此后虽有波动,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外资成为韩国股市最主要的投资者。韩国股市投资者结构的优化,极大促进了韩国股市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完善,对优化韩国投融资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资金流入也伴随着投资经验和理念的传播。外国机构投资者有严密的上市公司分析思路和信息披露制度观念,在市场上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筛选绩优蓝筹股或者优质成长股,以价值投资为主,很少参与概念股的投机炒作,进而对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形成指南针效应。在这种环境下,以蹭热点概念吸引资金、推升股价减持套利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从而倒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优化经营管理,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做好信息披露。久而久之,则可从整体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四是国际金融风险传导性增强,国内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加。一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意味着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国际金融冲击无法有效阻隔其传导路径,因而会增加国际金融风险向国内金融市场传导的可能性。如果金融风险从证券市场向实体经济传导,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而经济衰退又反过来会增大市场恐慌,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形成自我增强的恶性循环。上世纪9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证券市场完全开放,还会吸引国际游资针对内部经济金融风险进行攻击。当内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差、系统性风险增加时,市场开放会增强国际游资做空经济投机套利的动机,从而提前引发经济体内部的风险。韩国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1997年韩国政府外债违约,韩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迅速攀升。其间,适逢亚洲金融风暴,外资大量撤出韩国,韩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政府无力维持韩元币值,导致韩元再度大幅贬值,1997年年底最高跌至1960。1998年,韩国央行放弃浮动区间制度安排,韩元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政府债务违约叠加金融风暴,使韩元大幅贬值,资本大量外逃。其直接结果,是1997年韩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同比跌幅近70%,股市遭受重创。

五是国内证券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受外资券商的冲击较大。大多数后发国家或地区的证券行业起步晚,行业组织架构尚不完善,专业人才仍显匮乏,行业经验还不丰富,因此相比欧美券商,本土券商竞争力不强。在证券服务业开放历程中,虽然通过合资券商的形式,本土券商可以从外资处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验,从而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但此过程非一日之功,人才缺口短时间也难以弥补。一旦开放步伐过快,与国内证券行业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国内券商就会受到外资券商的挤压,逐渐丢失市场份额,小券商甚至会被淘汰。日本证券业只在开放初期受到了较大冲击,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券商数量大幅增加,2000年一度超过50家;但此后,外资券商数量逐渐减少,截至2018年上半年仅剩10家。韩国和中国台湾本土券商受外资券商的冲击较大。截至2018年,中国台湾外资券商共有14家,数量占比20%,营收占比13.6%。截至2017年,韩国外资券商22家,数量占比约40%;虽然资产规模占比较小,但净利润占全行业净利润的15%以上,利润率远超韩国本土券商。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