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矿业企业境外资源风险管理的“道”与“术”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矿业企业境外投资的目标是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具有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造成了矿业开发的特殊属性——既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也隐含着较高的投资回报价值。矿业企业在境外投资,以资源可靠性和可加工性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风险,是并购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因素。资源不可靠和不可加工的项目,其他条件再好、再优越也是无本之木。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勘查风险、储量风险、技术风险以及诚信风险等方面。

勘查风险和储量风险

勘查风险是矿业项目固有的风险。发现一座经济矿床的概率非常低,一般为1%—2%或更低,如加拿大贱金属勘查的成功率为2%,澳大利亚贱金属的勘查成功率为0.4%;而发现一座经济矿床的平均成本却相当高,如加拿大的贱金属矿床为3800万美元,金矿床为2500万美元,澳大利亚的贱金属矿床为1.11亿美元,金矿床为6300万美元。因此,有限数量的勘查投资并不能保证能成功地发现矿床。

储量风险则是由于矿产资源禀赋隐蔽、成分复杂而带来的。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勘查的程度,资源一般分为探明级、控制级和推测级。在工作程序合格、项目基础资料真实的情况下,探明级和控制级的资源风险较低。相对而言,推测级由于其勘查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地质可靠程度难以推断,资源量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而且在实际业务中还会受到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执业水平等的较大影响,因而其可信度较低。

2008年,一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拟通过投资加拿大上市公司竞标程序获得大型铁矿探矿权。根据合作方提供的初步勘探报告,该铁矿储量较大、前景可观;但经实地详查验证后发现,实际资源量与项目初步勘探报告不符,资源出现负变。初步可行性调研的结果是该项目不具经济开发价值。据此,公司果断退出投资,避免了更大的投资损失。

技术风险

矿物资源特性各异,资源可选性、可加工性也不同。常规成熟的工艺技术一般风险不大,而新的工艺技术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镍的红土矿资源占总资源量的70%以上,但由于其氧化物的化学特征,按照传统的方式根本就不能选矿加工。在加压酸浸和RKEF技术出现以前,较长时间内尽管资源非常丰富,但一直不能开发。

2006年,中信泰富以4.15亿美元从Mineralogy公司全资购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两个均拥有10亿吨磁铁矿开采权的公司。该笔并购被称作中信泰富中澳铁矿项目(下称“中澳SINO铁矿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也是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中资100%控股项目,还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项目。当时已经探明21亿吨磁铁矿资源,两座铁矿每年可生产2760万吨铁精矿和球团,按当时市场对铁矿价格的预测,该项目投资潜力巨大、收益可观。但后来项目资源遭遇了很大的技术风险,对经济效益产生了致命性的影响。

澳大利亚铁矿石产业一直以开采和出口高品位赤铁矿为主。这种赤铁矿铁含量较高,只需简单地破碎筛选即可直接用于钢铁生产。而中澳SINO铁矿项目的磁铁矿铁含量较低,只有经过选矿后才能用于钢铁生产。按照正规境外收购矿业项目的程序,项目第一步应先将被收购项目的若干吨矿石样本运回国内进行大规模工业化试验、论证,而在中澳SINO铁矿项目中,这个重要环节缺失。中信泰富此前没有开发海外大型矿山的经验,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使得各方面都无法与项目的巨大规模、技术瓶颈和复杂的投资环境相匹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隐患。其次,过度依赖项目总承包商,未能及时发现项目总承包商施工整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此后发生的工期一拖再拖和项目报价节节增加等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预案。这桩始于金融危机前夕的海外资源投资,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案例,饱受行业和资本市场诟病。2013年12月,中澳SINO铁矿项目投产,初步起死回生,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收回投资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诚信风险

境外矿业投资中的诚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合作伙伴或投资公司不遵守基本的行业规则,以不诚信甚至欺诈方式在资本市场上骗取投资。在这方面,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印尼“布桑金矿”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布桑金矿”案的主角是在加拿大阿尔伯塔(ASE)上市的一家初级勘查公司布雷艾克斯。在1993年以前,该公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