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供应链金融专家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近期政策聚焦的热点,各项相关政策不断落地。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备受关注。在这一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大有可为。围绕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这一问题,《中国外汇》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宋华认为,单一的金融科技不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中的所有问题,需要融合性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科技可以从金融的资产和资金两端发挥作用,解决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创造出新的价值。然而,要发挥供应链金融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功能,还需要良好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建设,从体系和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中国外汇》: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应如何与供应链金融有机结合?

宋华:看待金融科技的应用需要回归到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场景中。整个产业和供应链里面涉及到的因素非常之多,会涉及到不同的主体,比如上下游企业;涉及到不同的业务,如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配送,还有循环物流。而不同的环节又会涉及不同的资产。面对如此复杂的产业环境,如此多的产业主体和业务活动,如此繁杂的各类资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及时掌握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活动、不同资产的信息。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个人倾向于称为融合性金融科技。

融合性金融科技不是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某一项单一技术。具体而言,融合性金融科技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层是感知层,运用金融科技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M2M,能够及时感知、获取产业当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信息,并且在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分享。如果没有这层技术基础,所谓的金融科技赋能就很薄弱。

但解决感知层后,并不能够真地解决金融的问题,还需要在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不同资产的信息获取后,对数据进行挖掘。这就涉及到第二层,即数据层。数据层涉及三个重要的计算,边缘计算、雾计算、云计算。因为供应链中的场景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进行移动边缘计算,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才能给经营决策提供一个完整的依据。

第三层是流程层。当大量的经济主体在涉及大量资产、大量活动时,在不断交互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面临产业的流程管理,这就涉及到区块链的问题了。

第四层是模式层,即如何对供应链金融全程及时进行监控和管理。

我个人比较反对区块链金融这种概念。供应链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资产,金融科技需要一个电子化、标准化的平台和要素,也就是电子仓单、电子提单、电子税票、电子发票。如今我国产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分布式记账,也不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只存在于公有链,比如比特币,是陌生人与陌生人间的交易。但产业应用的区块链是联盟链,发生在熟人与熟人之间。因此,它的核心不在于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才是其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产业的上游和下游对一个业务的基本问题、基本参数不能达成共识的话,智能合约就没有办法实现,分布式记账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今天产业当中需要金融科技去解决的一个关键点是共识机制问题,也就是电子发票、电子税票、电子仓单、电子提单。没有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的赋能就是空谈。当把整个产业过程中标准化的平台、标准化的要素建立好之后,才可以用区块链的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来解决多主体协调的问题。

任何一个单一技术不可能解决业务场景中的所有问题。只有用整体的视角去看待金融科技,才能发挥综合的协同效应。不结合业务场景谈金融科技都是盲目的。现在金融科技本身被过度神化,过多地资本化了,但金融科技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仍然只是凤毛麟角。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去研究金融科技本身的内涵。

《中国外汇》: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金融科技如何才能实现对供应链金融的赋能?

宋华: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微企业,但很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信度很低,加上经营时间短,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质押,银行无法切实掌握企业的业务规模和投资回报率,靠传统金融手段是很难解决这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的。

站在银行的角度,金融科技可以作为信号中介,来帮助解决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类是自然呈现的信号,比如与上下游的业务往来信息。这是企业无法操控的。第二类是客观呈现的信号,比如第三方对企业的评价。金融科技的赋能就是通过金融科技把这些信号挖掘出来,让中小企业在产业中的状态和呈现的能力得到反映,从而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有效惠及相关的利益主体,使资金的借贷能够更加顺畅。

从这个角度看,金融科技的赋能不仅局限于中介的作用,还应包括创造价值。银行通过金融科技降低了中小企业借贷的违约风险,中小企业或者产业企业通过金融科技和金融科技手段,能够更好地介入金融的资金端。

金融天然是有风险的。因此,金融天平的底座是风控,天平两端是资金和资产。金融科技的赋能是对天平的两端起作用:在资产一端,实现底层交互客观化、末端业务自治化;在资金一端,实现债项结构客观化,主体信用自治化。

底层交互客观化,是说通过信号中介来客观反映供应链中物与物、物与人的对应关系,进而到人与人的关系。过去银行的风控基于概率论,主要看收益能不能覆盖风险;今天的金融科技则要求把风险管理降维到每一笔资产、每一个业务活动,用术语说就是更细颗粒度的管理。比如现在企业发行的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对应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