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成本底”与“政策顶”之间的国际油价走势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2期

2019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一直备受瞩目。年初至4月中旬,国际原油价格强势上涨,但随后转为弱势,特别是5月以来持续走低,引发市场关注。以下,笔者将结合原油的供需基本面情况,以及近几年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对近期油价波动背后的因素以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供给端各方博弈,油价有“成本底”和“政策顶”

原油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价格从根本上还是由供需关系来主导。国际原油的需求与国际宏观经济增速息息相关,相对更为长期和稳定;相对而言,油价对供给的弹性却非常大,短期变化迅速。整体来看,当前原油供需呈弱平衡状态,且供给端作用更为显著。在全球的原油供给版图中,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大产油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作为OPEC最主要成员的沙特和非OPEC成员的俄罗斯又在原油产量调控上建立了“OPEC+”联盟(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等组成的减产联盟)。

正是由于原油供给的三足鼎立格局,国际原油市场上呈现出供给端“四两拨千斤”的动态。美国和“OPEC+”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从近三年的情况看,美国和“OPEC+”的频繁动作使得原油价格走势一波三折。先是“OPEC+”联合减产和中东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国际油价从2017年3月份的低点一直上涨到2018年10月份的高点,涨幅接近40美元/桶。之后,“OPEC+”增产、美国原油库存大增等因素又导致2018年四季度原油价格大幅下跌。2019年一季度,“OPEC+”再次减产又一次推动油价上涨,而二季度以来油价的大幅下跌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产量增加和高企的库存。从数据来看,2017年“OPEC+”减产120万桶/日,相对于近10000万桶/日的需求来看,占比仅有1.2%。也就是说原油供给端1%左右的变动便推动了油价从2017年至2018年上涨了近40美元/桶。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因此,可以说,国际原油价格是美国及“OPEC+”调整产量,进行动态博弈的结果。而在各方动作频繁的背后,主要是出于对自身油价成本和其他政策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得国际油价一直处于美国及“OPEC+”的“成本底”和“政策顶”之间震荡。

从“成本底”的角度看,根据相关数据及笔者测算,美国页岩油的井口成本约为40美元/桶,加上运输等其他成本,综合成本在45—50美元/桶之间。中东地区原油的开采成本虽然不高,但是IMF的一份报告指出,中东国家财政平衡的平均油价约为80美元/桶。OPEC虽然表面上以原油库存触及5年均值警戒线为由减产保价,但从近三年的执行情况来看,一旦布伦特油价低于60美元,OPEC便会开始组织联盟减产,捍卫油价。

从“政策顶”的角度看,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刻意打压油价,不希望油价一直攀升。这背后的政策考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降低油价可以降低美国的通胀水平。长期来看,美国家庭必将受益于低油价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对美国居民的消费产生一定的刺激。此外,通胀降低能够提升美元的币值,稳住美元摇摇欲坠的地位,同时还能够将风险转移给美国国债持有者,对美国经济长期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其二,美国降低油价最主要的打击对象是俄罗斯和伊朗,而沙特也希望通过降低油价来打压对手伊朗。因此,当油价一旦高于某一水平,特朗普政府便会拉拢联盟打压油价。2018年,特朗普就曾多次喊话沙特,要求其增产以压低油价。

从2017年至今的油价走势以及OPEC与美国的相应政策来看,布伦特原油的“成本底”和“政策顶”分别为60美元/桶和80美元/桶,美国WTI原油的“成本底”和“政策顶”分别为50美元/桶和70美元/桶。一旦油价突破这个区间,博弈的各方就会出手干预,使油价快速回归至该区间。

近期油价下跌原因的分析及后市展望

2019年以来,经历一季度的一波持续上涨后,近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