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全球经济治理最优结构研究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3期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依存度越来越高。全球经济治理的复杂性也随之越来越高。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经济的缺陷以及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诸多问题。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体发生变化,开始了由“西方主导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的历史性转变。尽管多边主义在回应本次金融动荡时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能隐藏基于多边主义思想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不足。因此,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最优结构对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均衡和公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延续了二战后依照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国家间实力而建立的治理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三大支柱所承载的国际治理机构,反映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国家中心治理模式下“中心-边缘”治理结构的特点。

然而,相比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在经济实力上的绝对优势逐渐消失,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传统大国的相对实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国家间的依存度和融合度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较国际局势发生的巨大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出现了严重滞后,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在权力与利益分配上出现了能力与机制结构性的错配,在处理当前日趋严重的全球问题时捉襟见肘,导致治理效力不足甚至是治理失灵。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政治文化差异性在全球经济治理失灵的杠杆作用下放大了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破坏力。此外,全球治理失灵使得全球治理能力高度分散,而单一国家则越来越无力应对全球挑战,甚至出现了实行保护主义试图避免受到全球治理失灵冲击的逆全球化行为。民粹主义抬头,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推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类似例子的频繁出现,反映了华盛顿共识已不能再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既不能反映国际体系中权力的变化,也无法协调先发大国与后发国家之间的关系,导致国际新问题、新挑战得不到解决方案,引发更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对现有体系的质疑,国际秩序正在走向失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无法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决策;过度强调经济自由化而忽视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远超政治全球化,多边机构决策体制无法真正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成为目前全球治理机制的三大缺陷(桑百川,2017)。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需要革故鼎新,形成能够适应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治理结构与治理理念。

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研究全球治理有三大体系,分别是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的主张分别为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合作文化论,并依据其理论,对国际政治结构的不同范式做出了各自的解释。

新现实主义全球治理理论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沃尔兹的国际体系结构决定国家行为的结构现实主义,是新现实主义全球治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20 世纪70年代初出版的的《权力与金钱:国际政治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的政治学》著作中,最早提出霸权是社会博弈的结果,并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其国际政治权力相结合,提出了“霸权稳定论”。该理论后来通过吉尔平等学者在不同领域的修正和扩展,得以成型和完善。

该理论认为,因为不可能出现世界政府,自由经济体系无法自行生存延续,导致霸主国支配全球经济秩序和利益分配。其核心观点是,国际政治权力结构决定国际秩序,概括而言,就是霸权国追求“自由经济制度”的战略目标,在追求此目标的过程中做出“自我牺牲”并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是其运行机制;霸权带来稳定,但霸权衰退是霸权的发展趋势,而霸权的丧失将导致不稳定;避免霸权衰退的办法是霸权国“自我约束”,以及其成员国共同分担责任。

在霸权稳定论体系中,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构建霸权国领导下的治理体系,霸权国运用其权力、地位制定并维护国际秩序,同时提供公共产品。这也是美国现实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从二战结束到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期间美国的国际治理安排和近期特朗普的单边退出主义,都可以视为美国领导下的霸权体系,美国也是这期间的国际机制的主导者和设计者。霸权稳定论强调在全球治理中,集权将比分权更有助于维持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他们主张美元本位制和美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统治地位不能动摇(洪小芝,2012)。

霸权稳定论理论强调只有霸权国存在,开放经济、自由贸易等国际经济秩序才能繁荣和发展。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光有霸权还不足以确保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其他主要大国必须支持自由制度的世界性规则,才能带动体系内全体成员。国际公共产品也不是只由霸权国提供,需要所有国家进行责任分担。因此,国际秩序无法由衰落之中的霸权国说了算,于是责任分担论成为了美国霸权衰弱下的主要政策选择。美国的霸权是短暂且局部的,而美国为了维持秩序开展的军事和经济行动,反而成为了国际治理秩序混乱的主要源头之一。国际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缺陷,更加证明了在多国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霸权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新自由制度主义全球经济治理理论

上世纪70年代的汇率危机和石油危机之后,负责全球治理的实践者及学界均意识到,全球问题需要政策协调,而政策协调需要制度安排。学者们从制度经济学中得到了启发,随后开始兴起对国际制度的研究。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基欧翰和约瑟夫·奈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当代世界是一种复合相互依赖的社会,国际政治权力来源于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深化,国家间政治差异是国际政治权力的基础,各民族国家应该尽可能对国家间的经济依赖关系进行引导和管理。

在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基础上,以国际制度理论为核心发展出了新自由制度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需要对霸权稳定论进行修正,国际机制的引入使得霸权后的合作是必要的。其政策主张包括,国家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利益决定了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倡导共同参与的多边主义与平等主义,从全球角度共同制定对所有国家均有利的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