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中美贸易摩擦下银行跨境并购业务新转机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3期

近期,受到地缘政治不稳定、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及相关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中企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及规模显著下滑。在市场活跃度下降、并购风险叠加的不利形势下,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策略以有效拓展跨境并购业务,值得深入探讨。

近期中资跨境并购的新特点

自2018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欧美等监管机构陆续收紧了中国企业对当地重点行业开展并购投资的监管政策。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中企跨境并购市场呈现了一些新特点。

特点一:中企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及规模有所下降

根据清科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企跨境并购交易共完成26笔,同比下降54.4%;披露金额的交易规模为353.70亿元,同比下降48.8%。可见,受到全球政治不确定性攀升、相关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中企跨境并购近两年有所降温。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引进来”监管政策的放松,外资针对中国企业的并购金额在逐年上升,在整个中国跨境并购市场上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特别是2018年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入境并购交易半年度的最高值。

特点二: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境并购交易增多

从并购标的所处行业来看,制造业、金融业、消费品业仍旧是海外并购的主要方向,以购买先进技术、成熟品牌和渠道资源为主要意图的跨境并购交易频频发生。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中企跨境并购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8年,中企在制造业领域发生的跨境并购交易为67起,已披露的交易为43宗、金额为113.38亿美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20%。其中,超过半数交易涉及半导体、传感器、机器人、新材料等相关高端制造行业,表明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境并购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战略层面而非仅仅战术层面的驱动。对于许多并购方而言,在不断加速的技术冲击下,好的跨境并购交易已经上升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全球网络的一种生存手段。

特点三:“一带一路”沿线的跨境并购交易十分活跃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跨境并购交易金额大幅增加,并成为中企跨境并购的新热点。在金融领域,随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跨境贷款、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方面的需求,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如中行、工行等进一步加快拓展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海外市场的步伐,并初步建立起了海外的网络体系。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启动了诸多重大的信息通信工程与服务项目。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南亚、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跨境并购较为集中的区域。相信随着“一带一路”专项建设和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南亚、中亚以及中东欧地区的并购潜能也将有望得到释放。

中美贸易摩擦对跨境并购的影响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并从贸易摩擦升级到投资限制、技术封锁、人才交流中断等方面,对全球贸易、FDI、产业链、经济、地缘政治、中美关系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起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于跨境并购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影响一:加大了中资跨境并购的难度

近期,中企跨境并购环境整体趋冷,正在进入一定程度上的“寒冬”。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忧虑增加;另一方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欧、美市场普遍加强了对敏感行业跨境并购的审核,跨境并购政策环境体现出“内松外紧”的趋势。特别是美国政府,2018年将国家安全审查写入法律,正式颁布了《美国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审查,并赋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更多的权力。中国企业赴美开展的多个并购交易,如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中国华芯投资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Xcerra等,均被CFIUS否决,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资赴美收购的意愿。

影响二:跨境并购由高科技转向消费业、由美国转向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

近期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调查等监管政策,实际上都剑指中企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这些因素短期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企跨境并购的行业布局和区域分布。从行业角度看,一些国内企业围绕消费升级进行布局,通过跨境并购引进海外先进技术与知名品牌,以满足国内对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需求。特别是在医药医疗、大健康、教育、金融科技、环保节能等领域,中企跨境并购的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增长。从区域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企跨境并购带来了新的机遇。

影响三:全球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将加大中企跨境并购的风险

从宏观层面看,中企赴海外并购的主要市场为美国、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但目前来看,上述地区的经济政治状况并不十分稳定。一般而言,影响跨境并购市场最重要的指标是商业信心,这使并购增长趋势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息息相关。地缘政治不稳定、经济预期不明朗等因素,显然会加大并购市场的风险。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金融风险。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近期表现良好,美元指数和美股两大股指短线由跌转涨。但美国股市高估值对于中企赴美并购则具有负面影响,一方面增加了估值溢价,需要付出更多收购成本;另一方面,高估值下,中企面临的美国股市出现回调的风险将会加大。其次是英国“脱欧”将对并购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再次是欧洲高福利与经济增长放缓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欧洲经济增速继续回落,也加大了中企赴欧洲并购整合的难度。

影响四: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利空跨境并购,但有利于中资并购回归理性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使得保护主义从贸易领域蔓延至直接投资,主要经济体从互征关税上升到对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限制,并各自为政设定了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机制,加剧了外资监管的恶性竞争。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频频设置“路障”,并利用长臂管辖原则将国家安全审查扩大至所有在美有销售收入或资金账户的全球跨国公司。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短期内中企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将会继续下滑。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依然不变,中国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全球化经营发展的并购动力依然不变。众所周知,产品竞争的实质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秉持全球化的思维,通过构建全球化产业链来提升竞争力,以应对新的竞争格局。

中资银行拓展跨境并购业务的对策

面临跨境并购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市场活跃度降低的不利局面,中资银行在拓展跨境并购业务中也面临着新挑战、新困难。从银行视角看,要想卓有成效地推进跨境并购业务,既需要充分挖掘存量业务需求,大力拓展交易撮合和顾问业务,也需要在建立标的信息库、加大投研力度等基础工作上投入力量;同时,还应联合私募基金、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形成拓展跨境并购业务的“朋友圈”。

对策一:挖掘存量需求,拓展跨境并购融资置换和重组业务

在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大幅下降的不利形势下,银行应大力挖掘存量客户的需求。一是对于通过自有资金已完成跨境并购交易的,若交割时间在一年之内,银行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发放并购贷款,为客户提供融资支持。二是对前期通过外资投行以过桥贷款形式提供短期融资支持的并购交易,中资银行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并购方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用新的融资置换前期的过桥融资。三是对前期通过并购银团融资的大型跨境并购交易,如果因融资期限与并购方的现金流还款周期出现匹配问题,需要进行贷款重组的,中资银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贷款重组服务。四是对已完成多笔小金额跨境并购交易的中国企业,银行可与企业探讨再次实施跨境并购的可行性。

对策二:大力拓展交易撮合和顾问业务,为跨境并购投融资提供应用场景

在当前的跨境并购市场中,中资银行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逐渐补足过去被动跟随、对跨境并购的关键环节掌握相对较弱的短板。中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应深入挖掘境外优质标的,建立丰富的跨境并购标的信息库;同时,还应凭借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广阔的网络渠道,更多掌握跨境并购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此外,在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资银行应积极争取成为企业财务顾问这一关键角色,以借此取得对并购方的引导权和并购交易的主导权。当然,交易撮合和顾问业务需要投入大量高素质的投行人才,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但从长期来看,中资银行若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跨境并购服务,顾问业务是必须要创新和突破的。如果单个机构难以承担如此复杂、专业的工作,中资银行、私募基金、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主动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中企“走出去”创造更多的业务场景,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对策三: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及高新技术密集地区的优质标的

目前,在国内企业赴美投资并购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跨境并购进入到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或其他发展中国家,适度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对于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中国资本在全球进行资产整合。拿以色列来说,其在农业、科技以及互联网等行业有过不少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如培育了水果小番茄,创立了QQ的前身ICQ,研发了U盘等。这些前沿技术大部分都被大公司并购并得到继续完善。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14年的15年间,以色列共创立了10185家初创公司,其中有5347家公司还在运营之中,占比52.5%;其在纳斯达克上市或者被巨头收购的公司达到480家,占比4.7%。中资银行应充分挖掘国内企业的海外收购需求,为企业提供 “一带一路”沿线中的高新技术密集地区的并购标的信息,以拓展跨境并购的应用场景。

对策四:加大在高新技术、消费升级、医疗健康领域的投研力度

目前,中资企业对并购标的的选择,仍以高新技术、消费升级、医疗健康行业为主要方向。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消费业、医疗健康业的跨境并购成为新的增长点。一般而言,跨境并购处于银行业务的前端,这需要银行对宏观形势的把握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包括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因此对高新技术、消费升级、医疗健康领域这些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重点领域,银行应该更好地理解其发展趋势,加大对这些并购重点领域的研究力度。

对策五:联合大型专业私募基金开展跨境并购投资

近几年,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财务投资人广泛参与至跨境并购中来,大型专业私募基金主导的跨境并购交易也随之逐步增多。例如,2018年厚朴基金、中投公司、丝路基金等作为出资人组建的基金,以7.752亿美元收购了英国芯片生产商中国业务控制权,被市场看作国内芯片产业应对技术封锁的一次突围。一般而言,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收购时,由于政治文化、法律法规、行业结构、企业管理等理念的差异,所面临的挑战要比在国内更大、更复杂。特别是在近期,中国企业赴海外收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市场活跃度降低的不利形势,银行在拓展中企跨境并购业务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具体业务推进中,银行应主动联合国内外的优秀私募基金、投资银行和产业投资者,探索大型跨境并购交易的实施,整合全球资源,争取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