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穿透式”监管在个人外汇业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5期

近年来,个人外汇业务中的异常行为分拆方式更加复杂、周转环节更加隐蔽,大大增加了外汇管理部门核查取证和监管识别的难度。这就需要探索一种能够把购付汇资金及行为信息,从源头到末尾进行关联分析与综合定性的监管新方法。而“穿透式”监管则可以透过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连接起来,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金融业务和行为的性质。因此,对个人外汇业务的监管,应积极探索将“穿透式”监管运用于其中的新思路。

“穿透式”监管的应用要义

“穿透式”监管在个人外汇业务和行为管理中应用的要义是,选准“切入凭借”,并据此理清和解释整个业务和行为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时间”“资金”和“关系”是三个很有价值的“切入凭借”。

时间为“轴”。为规避分拆监管,个人外汇业务异常行为通常会拉大购付汇业务的办理时间间隔。如连续数天办理满额购汇并付汇给境外同一人,然后间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甚至跨年度),再办理几笔购付汇业务,以规避外汇局当前按季度年内筛选推送分拆可疑交易组的监管频率。再如,购买境外保险的个人,将第一年的保险年费申报为“保险支出”,后续年度的保费则申报为“旅游”等,以掩盖其资金联系。对此,外汇管理部门只有借助时间,将各时段的主体间关系、资金来源及流向关联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厘清异常业务和行为的完整轨迹。

资金为“点”。资金是连接各参与主体的重要纽带。从资金脉络入手,向上追溯人民币资金提供者来源、中间流转环节及其合理性;向下梳理资金的最终流向,把控异常业务和行为的全局。如某市存在15个分拆交易组,分别购汇汇给美国多个个人,全部省内办理,交易时间集中、交易币种相同,且全部满额购汇,疑似关联交易组。外汇管理部门因无法查询流向境外的资金信息,转而从资金来源入手。经核实,这15个分拆交易组的人民币资金提供者为6个不同个人,且在多个交易组中有交叉;又经开户银行上查其资金来源,这6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又来源于同一人。据此,可初步判定为团伙所为。

关系为“线”。个人外汇业务异常行为通常会有组织者、协作者、实施者和受益者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因此,只有通过“穿透”各参与主体间的表层关系,厘清主体间的深层关系,包括共同利益、亲朋好友、同事、雇佣关系等,才能对整个交易的合法性作出甄别与判断。

“穿透式”监管的应用障碍

一是筛查机制不健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09〕56号)对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归纳出5个“五对一”特征。如&l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