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构建新外商投资法下的外汇管理框架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5期

2019年3月15日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新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此项制度不仅有利于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也有助于增强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但投资门槛降低和自由化程度提高,也意味着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上升和外汇监管难度的加大。本文将对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下的外汇管理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就构建新外商投资法下的外汇管理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新外商投资法下外汇管理风险分析

外汇监管难度加大。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下,市场主体的数量会大幅增加,会加大跨境资金的流动,从而提升外汇监管的难度。

行政审批风险加大。其一,随着负面清单的不断缩减,审批部门掌握的信息数据会逐渐减少,影响外汇局对企业必要信息的获取。其二,审批及备案环节的弱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汇局行政审批的风险。

银行“谨慎”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外汇政策的执行力度。目前,部分银行仍处于正面清单管理的思维模式惯性中,在办理没有明确规定的业务时过分谨慎,甚至拒绝办理。预计新政出台后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外汇政策的执行力度。

新制度下外汇管理框架构想

在新外商投资法下,对外商投资的外汇管理应聚焦于对跨境投入资金、权益统计及外汇合法合规性的监管,以及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警、引导和调节。基于此,新的外汇管理框架的搭建,应在符合我国外汇管理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促进投资便利化、实现外汇高效监管为目标,侧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多主体-全方位”的信息报送制度。报送主体方面,由跨境资金收支(结售汇)银行扩展至后续人民币资金划转银行;报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