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8期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9月设立以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接连推出四批相关金融改革政策。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围绕这些金融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上海市政府随后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及《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反应积极,市场对临港新片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充满了期待。

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不断

自贸试验区在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始终将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作为改革方向,金融配套政策也主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其所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也正区外快速复制和推广。整体来看,各自贸试验区配套金融政策基本一致,也有少部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便利化政策应用。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试验区引入了FT分账核算单元,并基于该账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经常及资本项下的业务创新和实践(详见附表)。

IMG_20190920_164914.jpg

IMG_20190920_164918.jpg

IMG_20190920_164927.jpg

整体来看,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改进推动相统一,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阶段,符合国家整体金融开放进程,立足于通过区域性的改革形成良好实践并快速复制推广,避免了形成政策洼地并造成金融要素的不均衡流动;二是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围绕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稳步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重点领域而展开,实现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与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融合;三是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有效帮助了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四是市场参与者、规则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形成良性互动,期间推出的监管沙盒、市场自律机制等,为宏微观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提供了有效实证。

作为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围绕自贸试验区相关金融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实践中,商业银行围绕本外币全球现金管理、第三方支付、跨境贷款、要素市场国际版结算、汇率/利率衍生品等核心业务,不断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商业银行的服务边界得到充分扩充,服务能力也大幅加强。

新片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方向

《总体方案》明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从过去的“便利化”到如今的“五个自由”,新片区将试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金融政策,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试验田”,为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提供新平台。目前监管机构颁布的文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金融支持新片区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新片区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拓宽条件引入各类金融机构。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公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8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表示,下一步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金融政策,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的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加透明、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王信表示,人民银行将支持金融委推出的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优先在新片区落地。

二是鼓励境内外各路资金服务新片区内的高端产业聚集。例如,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平台,创新股权投资方式,投贷联动服务关键产业;又如,加强跨境资金灵活使用,鼓励企业和银行从境外募集资金,自主用于区内经营投资活动等等。

三是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实现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经常项目项下,跨境收支将更便利,有真实、合法背景的离岸转手买卖将围绕贸易模式本身有序推进;在跨境财资管理方面,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相关政策将更贴近总部经济企业客户建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的实际需求;在跨境投融资方面,政策将允许金融机构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

四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资本自由流动。例如,加强可兑换的基础建设,研究开展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又如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跨境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以助力上海建设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

新片区将激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动能

基于《总体方案》,临港新片区将立足产融结合、产城结合,围绕“五个自由”“一个联通”开展建设。这将大大激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新动能。

一是以投贷联动服务高端产业客群。随着科创板的设立,以及国家及社会资本对战略性“卡脖子”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新片区高端产业客群对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将愈加明显。近期,科创版及长三角相关产业基金加速设立,投贷联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不仅在传统信贷领域面临机会,也可通过综合化的平台或通过与社会融资平台结合,创新对产业及园区的金融服务模式,让资金更有效地服务于高端产业。

二是便利收支服务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过往以来,经常项目的收支便利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最新的本外币政策中也多次提及,商业银行可针对可信企业提供按支付指令的收付。新片区基于贸易自由、运输自由、保税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在新片区成立区域性的跨境资金结算中心。

三是疏堵结合,服务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新片区是大宗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期现联动也会派生出更多的离岸转手买卖。另外,优化监管模式,建设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口岸,增强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也会推动离岸转手买卖更趋活跃。对此,商业银行应切实杜绝为虚假贸易、构造贸易提供结算和融资,但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积极展业为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是勇于创新,服务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上海在过往的自贸区金融改革中,进行了大量要素市场相关的金融改革,包括黄金国际版、原油期货、衍生品交易、“沪港通”“债券通”等等。未来新片区的建设将联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格局中将获得丰富的服务场景。

五是对非居民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将进一步扩展。在岸市场结合FT账户、NRA账户、OSA账户等,可为非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结算、汇兑和融资等。新片区将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和运输自由进行政策集成。这其中,商业银行在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跨境资产管理等领域,可通过产品创新为非居民提供新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需同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商业银行也会面临超出预期的经营风险。例如,产业的发展面临周期性的风险,企业主体的信用风险也不会以所在区域而缓释,而一窝蜂式的投资也容易带来非理性。又如,在跨境收支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尽责展业的难度会更大,商业银行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并持续跟踪,可能会由于组织架构、人员经验不足导致操作风险。此外,涉及非居民及跨境业务等的关键主体和业务品种的反洗钱风险也会增加。对这部分主体或业务,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培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然后再有序开展业务。

临港新片区的开发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升能力,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长三角、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核心使命推进改革,商业银行才能在新片区的开发中获得新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