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18期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到2019年8月国务院先后印发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已达到18个。五年多来,我国自贸区试点布局不断完善,试点任务不断深化、试点内容不断拓展,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贸区建设富有成效

推动了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一是高质量完成了试验任务。各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各项试验任务落实良好。从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制保障体系等共性试验任务的完成情况看,完成率基本达到80%以上。除了共性试验任务之外,各自贸试验区还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差异化的试验任务,包括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京津冀合作、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截至2018年年底,11个自贸试验区先后推出差异化试验任务共计509项,目前已完成410项,完成率达到80.55%

二是高标准完成了复制推广工作。自2013年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202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这些经验既包括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如海关通关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包括全流程的制度优化(如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四个一”)等,形成了多项最佳实践案例和创新举措。通过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释放,充分发挥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发挥了开放新高地的引领作用

一是引领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在贸易领域,自贸试验区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突破口,创新“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模式,推出了“无纸化通关”“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多项创新举措,实现了贸易监管制度的重大突破。在投资领域,自贸试验区实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模式,开展了包括“证照分离”在内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此外,还在工程项目审批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具有引领性的探索和实践。在金融领域,自贸试验区创新了“自由贸易账户”等金融开放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金融开放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促发展”与“防风险”的有效结合。

二是引领了开放制度与国际规则的接轨。自贸试验区从建设伊始就将贸易监管制度改革作为重要任务。目前,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中40项贸易便利化措施,自贸试验区已实施38项,较好地实现了与国际先进制度的对标,顺应了全球经贸规则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全球经贸规则的新变化,积累了实践经验。截至2018年年底,1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1万家,包括外资企业3.4万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全国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不懈动力。

加快了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型

一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为制度创新提供丰富的管理手段,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形成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例如,湖北自贸试验区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试点推广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动产质押贷款,设立专项资金池服务于创业初期的科技企业;同时,还推动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在全国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模式。

二是“产业升级+贸易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各个自贸试验区坚持前瞻布局,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突破制约产业升级在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关键环节的制度性障碍,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带动了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

推动了营商环境的迅速改善

一是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各自贸试验区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所显示的问题,率先探索改良做法,在施工许可证获取、电力获取等诸多方面大胆尝试;率先在全国开展“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优化政府服务,大幅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2018年,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上升至46位。

二是促进了各类主体的公平竞争。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准入环节实施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一制度在全国的迅速推广,有效提升了我国营商环境的亲和力。针对外资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方式,加强了知识产权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探索建立了知识产权仲裁等相关制度,为促进各类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存在的突出问题

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自贸试验区的授权机制有待完善。自贸试验区“自下而上&rdquo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