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20期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了 11 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措施。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放宽了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和业务范围,为其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领域资产占比最大的行业,面对当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如何拥抱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现状

近年来,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开放的主力军,坚持深化改革,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 270 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一位;银行的盈利水平、资本质量等指标也位居全球前列;同时在外资银行“引进来”以及中资银行“走出去”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引进来”方面,外资银行业务大幅增长,但市场份额偏低。自我国加入WTO并于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后,外资银行通过设立代表处、分行、独立法人以及以境外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中资银行等形式,积极进入国内市场,丰富了国内金融体系。截至2019年3月末,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5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41家外国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的分行和154家代表处,使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982家,总资产为4.34万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末增长了14倍多。但其资产占比仍较低,特别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外资银行普遍采取了收缩战略,而中资银行则抓住历史机遇,快速发展壮大,以致外资银行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2.38%之后,整体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最低一度不足1.3%;但随着2017年我国进一步推进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其资产占比又开始缓慢回升,目前为1.68%,发展空间较大。

在“走出去”方面,我国已经从资金匮乏国变为资本输出大国。近年来,中资银行在引入外资、引入理念和引入机制的同时,还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等契机,与全球银行机构深化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推动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目前,已有38个国家与我国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到3.67万亿元;共有20余家中资银行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0多家一级分支机构,遍布五大洲,全球化网络化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其中,5家大型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代表,其国际化力度较大。截至2018年年末,5家大型银行境外资产总额已超过13万亿元,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较2008年年末增长了4倍多。虽然与国外大型银行相比,中资银行还存在明显差距,但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持续向纵深推进,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话语权以及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

本轮金融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尽管我国在推动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外资诉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我国银行业开放程度尚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实体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等情况,仍需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相较加入WTO时的情况,近年来,特别是在2018年4月和2019年7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出台的“新老金融开放11条”之后,我国推进金融开放的宏观背景、政策内涵、具体要求等均已发生较大变化。比如,2003年我国推进金融开放之初,商业银行几乎处于“技术性破产”状态,需要的是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实施股份制改造,进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实现商业的可持续经营;而当前的金融开放,正值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迫切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之相应,金融开放的着力点则在于完善国内金融体系、补齐金融短板,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扩大内需和支持“一带一路”等的金融需求上。

此轮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举措目标是,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性政策,按照负面清单的原则,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随着2018年银行业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2019年推出金融业对外开放“新11条”,并修改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在不断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