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23期

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离岸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市场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在一些交易所的大力推动下,市场交易量和影响力都迅速增加。以下,笔者将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促进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就推出了人民币期货品种,但直到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并显示出相当的弹性之后,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才具备了初步发展的条件。其标志是中国的香港交易所(HKEX,简称“港交所”)在2012年率先推出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并在之后的数年内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此后,新加坡交易所(SGX,简称“新交所”)、中国的台湾期货交易所、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洲际交易所 (ICE),乃至韩国、俄罗斯的交易所,均开始推出人民币期货合约。从发展状况上看,当前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从合约种类上看,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主体。尽管当前部分交易所推出了欧元、日元等货币对人民币的交叉盘,韩国交易所(KRX)还推出了人民币兑韩元的期货,但绝大部分交易量还是集中在美元兑人民币上。

二是从市场参与者来看,中资机构的参与度一直很高。当前,除了做市的银行之外,一些国内的期货公司也已经成为活跃的交易者,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尝试利用人民币期货市场进行套保。这些实践对于人民币的相关金融创新形成了有益贡献。

三是交易量迅猛增长,但各交易所人民币期货的成交量差距悬殊。港交所在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方面的起步最早,交易量一度位居首位。但从2017年开始,新交所的交易量开始扶摇直上,反超港交所,并不断拉大与港交所的距离:到2019年年中,新交所交易量已达日均40亿—50亿美元,是港交所的五倍左右,占绝对领先地位。其他交易所的人民币期货交易量级的差距则更为明显。如中国台湾的期货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日均仅为约5000万美元,但中国台湾投资者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期货市场上却十分活跃。

四是交易报价总体持续改善,但结构性差异明显。在一些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挂牌初期,往往因为流动性不足而与场外市场出现明显的基差,而场内外市场交易群体的差别,使得套利交易并不容易达成,造成基差水平经常超过千分之一。但伴随着交易量的增长,目前基差已经基本被压缩到万分之一的水平上。此外,在报价点差方面,短期合约的买卖价差已被压缩至与即期市场几乎无异的程度,有时不足万分之一。

对于不同期限的合约,点差水平通常随着合约期限增加而变宽,因为对短期合约的需求往往比长期合约要多。而对于这一点,不同交易所也存在着差异。以新交所和港交所为例。新交所的短期合约流动性极佳,但半年以上期限的合约流动性下滑较快,一年以上部分合约有时缺乏持续的双边报价;港交所虽然短期合约深度不如新交所,但流动性随期限增加而减弱的速度要慢得多,长期合约报价持续性较好。从交易量结构上看,新交所虽然总量呈爆发式增长,但几乎全部集中在短期限合约上。究其原因,新交所采用的是根据期货到期日定盘价以美元轧差交割的方式,而港交所采取的是人民币实物交割的方式。前者更容易吸引投机交易,交易量容易成倍增长;而后者则更便利实需和保值。

采用何种交割模式取决于交易所发展业务的取向和时机,均无可厚非。实际上,港交所和新交所目前也都在考虑引入对方的模式来扩大交易基础。随着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的发展,如何维持良性发展势头、夯实基础,是各交易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其业务策略,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

探索离岸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