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多元发展的福费廷业务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2期

2019年,国内各家银行的福费廷业务在夹缝中求生存,运行相对良好,种类和规模较以往有了一定提升。而随着《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的出台和央行电证系统的上线,福费廷业务逐渐趋于规范,且随着本外币资金面的逐渐宽松,二级市场参与方不断增加,福费廷资产价格也不断趋于理性。多参与主体、多交易模式、多久期搭配,使得福费廷业务成为功能多样、方式灵活、多元发展的贸易融资产品,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节约银行经济资本耗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贸易融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的福费廷业务:回归理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发布

长久以来,国际福费廷业务一直是国际化大行和外资银行的固有市场。2012年左右,仿照国际福费廷业务的国内证福费廷兴起后,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使得市场参与方在操作中面临对同一产品理解不同,风险把控方向不一等问题。随着监管部门对交易背景真实性的监控不断趋严,市场参与方对交易内各主体的审核责任认定的合规压力也随之提高。《中国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指引》的发布,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责任和KYC的审定标准,同时也规范了增值税的缴纳标准,为福费廷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上线

自1997年《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出台至今的22年,大多数国内信用证均采用信开信用证+SWIFT报文确认模式,存在真实性难以审核、跨行流转困难、信用证条款模式不一等问题。此次央行清算中心投产的电证系统,实现了信用证跨行电子化流转、信用证线上资金清算以及统一的业务规则和运行规范,解决了银行机构间业务标准不统一的弊端;同时,也使国内证流转逐步脱钩SWIFT系统,保证了国家金融安全,并为下一阶段国内信用证二级市场的线上化交易,奠定了系统支持。

同业市场波动  福费廷交易回归理性

2019年年中,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时隔20年再次直接出手整治问题银行。同业信用表现的风险所引起的市场波动,短期虽冲击了福费廷市场,但也提示了各交易主体要正视同业业务的风险。随之而来的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同业流程重整,风险尺度回归正常。从长期来看,这也使境内福费廷二级市场的价格和客户融资成本回归市场化定价,挤出了无效供给,真正践行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资金面逐渐宽松,福费廷价格前高后低

全年资金市场呈现前紧后松。2019年,美元资金市场随着下半年美联储的降息及“临时”回购和国库券购买,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纽约联储甚至表示过“非量化宽松”政策将会持续到“至少明年第二季度”。随之LIBOR利率全年呈现单向下跌,各期限利率下降均在30%左右。由于今年国内对外经常及资本项下业务波动不大,境内全年外币流动性较好,福费廷中常见的三个月期与六个月期的年化实际利率受LIBOR利率下降的影响,较年初下降超过15%。国内证二级市场福费廷受国内资金面的纵向流动影响,大行资金宽松;同时,受同业授信风险偏好减弱的影响,白名单内中小银行减少,符合大行要求的福费廷资产总量下降,市场内一度出现资金远多于资产的情况,利率迅速下降。四大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价格,较2019年年初下降超过25%,并呈现两极分化。

2020年的福费廷业务:稳中求进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壮大,福费廷业务逐渐成为多数银行认可并大力发展的贸易融资业务,实现了对传统信贷业务的有益补充和境内外资产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了同业授信额度,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