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双红包”落地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7期

3月12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宣布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3月19日,外汇局宣布将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广东及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市。同时,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的外债便利化水平。短短一周时间,两项跨境融资便利化举措落地,最新的“红包”发给了境内机构。本期《中国外汇》对话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享对外汇局便利化新政的看点,聆听市场主体反馈。

嘉宾: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摩根大通环球企业支付部中国总经理、大中华区产品总监

《中国外汇》:当前形势下,如何看待外汇局调整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及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政策调整会对企业跨境融资、吸引外资等产生什么影响?

吴震:外债便利化试点的意义正是基于政策中跨境融资上限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给予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的政策支持。此次外债便利化政策主要是试点范围的扩大,政策给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以轻资产、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利用外债等低成本融资带来利好。而本次人民银行对全口径跨境融资公式中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则尚属首次。由于国内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再叠加疫情的影响,目前国内货币政策将趋向宽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高宏观审慎参数,允许从境外借入更多的外债,将进一步降低国内融资成本。应该说此次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会对企业跨境融资、吸引外资,尤其是配合我国企业的复工复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钱岳:在当前形势下,外债便利化政策的出台,为符合条件的自身净资产不足、外债额度不够的企业借入外债提供了便利。借入外债的额度可超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中净资产的要求,可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引入境外资金的需求,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调高至1.25,则释放出国家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的积极信号:一是进一步扩大除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以外的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的空间,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选择权和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灵活全球资金摆布,缓解融资压力。二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金融动荡的背景下,有望吸引境外避险资金涌入。三是政策出台之前,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择“投注差”或跨境宏观审慎模式借入外债,两者便利化程度相当;但调节参数提高后,采取跨境宏观审慎模式可借用外债的额度大大提高,会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改为选择新模式,稳固外商投资企业的在华经营,支持国内经济回升。

王慧:当前形势下,在控制外债风险的前提下,外债便利化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用好境外低成本资金,有利于资本在国际国内有序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增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总体竞争力,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此次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将有助于除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以外的境内机构,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扩大借用外债的空间,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资本市场震荡的大环境下,相较而言,我国的体制和管理方式在应对疫情期间体现出较大优势,受到世界的关注与好评,相信也会因此促进资本流入国内,促进我国经济继续蓬勃发展。

顾玮:此次外汇局推出的宏观审慎参数调整及一系列外债便利化措施,意在进一步扩大企业外债借用空间、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这是非常及时的利好政策。在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这一系列措施将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流动性收缩,刺激经济生产活动,有望成为企业融资的压舱石和强心针。从融资成本角度看,此次的这一系列措施完善了企业的全球融资渠道,使得在华企业可以结合本集团自身情况,综合比较在岸和离岸的融资成本,比较银行贷款与集团内股东贷款的成本,做出最优选择。对于部分可能存在在岸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初创公司或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也将有效地拓展他们的融资渠道。

《中国外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企业将如何受益?政策落地后能否满足大部分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

吴震:此次调节参数上调后,净资产较大的企业(尤其是类金融企业,比如汽车金融企业)和在境外有外汇充足的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的企业受益程度较大。尤其是跨国企业。从境内、境外来看,外债融资,尤其是关联企业之间的跨国外债融资利好程度好于国内以银行抵押贷款为代表的融资模式。考虑到目前国际疫情发展形势,若今后欧美地区可以初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给予全球市场以积极的政策信心,那么此次参数调节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客的户融资需求。但是,若全球疫情发展趋于不利或者严重,尤其是欧美资本市场信心提振不足,短期内境外美元流动性不足等客观原因将难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而从长期看,一旦疫情得以控制,政策对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钱岳:本次宏观审慎参数调整是对企业现有融资需求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有利于筹资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外债额度的扩大,为本身具有较强境外融资能力的优质大型央企、国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综合运用海外直贷、内保直贷、境外发债等多重渠道的空间,利于其合理摆布全球资金配置,为全球化发展保驾护航。而对于轻资产、重流动性,发展潜力大且融资需求较高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政策为其拓展了境外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综合考虑境内外资金成本,多渠道筹措资金。

钱平:互联网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受益最为明显。这类企业境外融资为股权融资,通常会将部分融资资金以外债的形式回流至境内。调节参数上调后,这类企业可回流额度增加了,更有利于支持其境内实体的运营发展。不过,额度调增25%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初创企业,只能解决短期需求。由于初创企业主营收入实现滞后,对自有资金的消耗很快,所以中长期可能将面临额度用完的状况。

王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红筹模式结构的创业企业比较受益。境外融资是部分创业企业前期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在成长初期,企业因净资产规模较小,导致跨境融资额度的上限较低,存在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新政落地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此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部分跨国经营企业对境内外融资的成本较为关注,跨境融资的额度上限扩大,将有助于此类企业将境外的低成本融资借入境内使用,降低整体融资成本,解决融资贵的问题。然而,实际操作中还需关注融资体量、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等因素。

《中国外汇》:2018年,外汇局率先在中关村示范区实施外债便利化试点,切实提高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此次又将试点范围扩大,且进一步提高了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的外债便利化水平。对于参与试点政策的企业而言,将带来哪些利好?

吴震:在中关村示范区实施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区内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受益最明显。此类企业的特点是轻资产、重研发,且处于企业初始发展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尤其是此类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或者发展资金,但短期内却无法盈利,投资的回报需要中长期才能兑现。因此,此次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此类企业无疑是重大利好,拓宽了此类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融资模式,解决发展初期资金缺乏的燃眉之急。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北京的试点还进一步提高了外债便利化水平,在当前国外疫情愈发严峻、国内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无疑给轻资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企业

阅读全部文章,请登录数字版阅读账户。 没有账户? 立即购买数字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