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杂志阅读
快速下单入口 快速下单入口

特殊时期外汇业务因势而为

来源:《中国外汇》2020年第7期

在全球经济大变局的环境下,有危也有机。国内银行可因势而为,在应对全球市场变化中,把握住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识势:市场震荡,政策扶持

在疫情的冲击下,国内进出口总量骤减。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进出口量累计591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04.9亿美元,同比降幅为10.6%。目前,境外新增病例数以指数级攀升,国内疫情防控已变为防输入为主,世界卫生组织也将新冠疫情定性为“全球流行病”。

面对疫情,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多项稳外贸、稳外资的措施,在外汇管理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1月27日,外汇局下发《关于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2月中旬,广东、海南外汇局相继出台文件,推出6项跨境投融资创新和便利化外汇管理政策,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借入逐笔登记,企业可按不超过净资产2倍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大大简化了企业办理外债登记备案手续。

3月12日,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通知》,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境内机构(除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可借外债上限随之由原来净资产的2倍提高至2.5倍。

3月19日,外汇局扩展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将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至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广东及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在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内自主借用外债。

乘势:外汇机遇,乘势而生

目前,国内抗疫已进入防控境外输入和加快生产恢复阶段。面对国际市场的剧烈动荡,银行外汇业务也相应受到负面冲击,但特殊时期也给外汇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一:外贸业务危中有机

目前,外贸业务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和能源市场动荡下行;反映航运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较去年9月峰值下降了80%;多国进入紧急状态,国际需求大幅萎缩,对出口造成了极大压力。从国内看,2月份制造业的PMI仅为35.7%,比1月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国内需求不足也将加大进口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产业链全面且稳固,企业的创新意识、开拓市场能力都很强;同时,由于前期防控到位,国内已逐步开始全面复工复产。接下来银行可重点关注以下外贸业务机遇: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大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采购。国际油价暴跌,加速了能源格局重组,国际原油市场向买方转化。银行一方面可加大授信力度,支持企业进口低成本原油进行储备;另一方面,石油交易向买方市场倾斜,银行可帮助企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定价的原油交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二是积极满足出口口罩等医疗物资等企业的需求。目前国内已不再是“一罩难求”,且随着海外新冠疫情却愈演愈烈,境外各国抗疫物资短缺,我国已从春节期间的大规模进口抗疫物资转为出口抗疫物资。包括尚荣医疗、奥佳华、翰宇药业、奥美医疗等多家能够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上市医药企业相继宣布,将陆续开展防疫物资出口业务。对此,银行可提供出口贸易融资服务。

三是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如可与进出口银行合作,为外贸中小企业发放出口业务发展专项融资贷款,获得贴息扶持;再如可扩大与出口信保公司合作短期险保单项下的融资规模,帮助出口企业防范收汇风险,获得资金支持。

机遇二:跨境融资大有可为

目前,外汇政策大幅放宽了境内机构(除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外债借入额度,并简化了备案流程。借入跨境融资的整体成本主要由境外贷款利率和境内锁汇成本构成,还有少量税费成本。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3月份降息,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外币贷款利率下行。如美元1年期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近期价格已较年初降低了近50%。

银行为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以3月17日的价格测算,某银行香港分行一年期美元跨境直贷融资利率报价为浮动利率1个月LIBOR+170BP(含税),匹配利率互换之后固定利率为2.5%,当日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锁汇成本约为1%,跨境融资总成本(含锁汇成本)为3.5%,相当于人民币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下浮20%。以S企业为例。该企业是一家生物科技行业龙头企业,疫情暴发后,遂紧急开发建立防疫线上检测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适逢跨境投融资创新和便利化外汇政策出台,试点地区企业可按不超过净资产2倍的额度申请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当地某银行迅速反应,向该企业传达跨境融资新政。通过银行邮件传递申请资料的扫描件,线上无接触地办理外债登记,一天之内S企业即获批等值6亿元人民币的外债总额度。在此基础上,该银行进一步为其办理了2亿元跨境融资业务,利用新政,高效、便捷地通过跨境融资模式借入境外低成本资金,为S企业节省数百万元财务成本。

机遇三:抓住外商投资,扩大开放机遇

为稳定经济发展,投资是一架重要马车,而基建投资被视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工具。自2月份以来,中央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议题。此次“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3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负面清单;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启动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修订工作,拟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促增量和稳存量并举,聚焦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潜力,以上七类新基建领域也多已涵盖在鼓励类目录中。从目前多个省份公布的未来重点项目投资规划来看,对新基建领域的投资颇吸引眼球。除境内投资外,吸引外资投入新基建项目也至关重要。这同样为银行带来了较多的业务机遇。

以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大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墨颇多,目前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均已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几年,大湾区内新基建项目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H集团与澳门政府通过在珠海横琴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投资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X银行对此作出快速反应,为企业梳理并解读珠海当地试点政策,明确QFLP的设立流程及运作模式;而后,协助其向基金业协会进行基金、基金管理人备案等,跟进相关流程进度;在后续QFLP的正式设立环节,该银行进一步为其办理QFLP资格申请备案、外汇政策咨询,由此赢得了后续资金托管、跨境资金收付、投资划款等诸多业务机会,有效深化了银企关系。

机遇四:汇率避险正当其时

当前,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情绪持续,无论是股市还是汇市,均出现大幅波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已两度破七,汇率波动频率加快。以进口企业为例。如果1月17日签订一笔1000万美元的订单,订单汇率为6.9;2个月后的3月17日,在不使用任何汇率避险产品的情况下支付订单金额,以7.0的汇率购汇,汇率亏损可达100万元。可见,在汇率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骤升。尽管近两年国内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有所增强,但整体而言,避险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进一步丰富汇率避险手段。当前,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无疑加大了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银行应结合汇率市场的频繁变化,向企业进一步普及汇率避险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自身汇率避险产品,结合企业实需,科学设计产品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应对汇率变化。

C公司是服务器等信息化产品的生产商。疫情期间,其产品被政府广泛用于防疫工作。春节刚过,C公司便紧急恢复生产,加上其合作的上游供应商主要分布于海外,因此近期公司存在购汇支付货款的迫切需求。然而受疫情影响,自年初开始的人民币升值势头被打断,一路贬值。进入2月份后,人民币汇率重回双向波动之势。在了解到C公司将于两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货款的情况后,X银行遂为C公司提供风险逆转期权方案,以助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由此,企业可零成本获得购汇保底价和封顶价,将购汇成本锁定在保底价与封顶价的区间之内。最终C公司成功办理了500万美元风险逆转期权,有效实现了对汇率风险的规避。

造势:共同协力,蓄势待发

寒冬之后必是春,应危中寻机。建议政府部门和银行同心协力、共同造势,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建议一:进一步疏通跨境融资渠道

2019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企业申请外债备案登记证明的指引》,明确了所有地方企业中长期外债备案申请均应直接提交国家发改委。虽然目前人民银行及外汇局放宽了境内企业(房地产及政府融资平台除外)的可借外债额度,简化了备案流程,但涉及到1年期以上的外债业务,按目前要求,仍需全部报国家发改委备案。从目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备案名单看,办理中长期外债备案的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及房地产企业为主;而大量中小型企业即使有中长期资金需求,一般也会知难而退,很少向国家发改委报备。对此,建议国家发改委对于生产制造业企业,新基建类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属支持和鼓励类行业的企业,简化备案流程,疏通企业办理跨境融资的渠道。

建议二:进一步发挥自贸区的作用

3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疫情影响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需要通过抓开放平台稳外资,发挥好218个国家级经开区和18个自贸试验区稳外贸、稳外资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自贸区仍然可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负面清单,可以率先落地一些项目,待条件成熟后全国推广复制;另一方面,建议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特别是金融政策,可加快复制至其他自贸区。以FT账户为例,2019年下半年已开始启动复制推广工作,但目前的推广面和落地效率仍待加强。此外,由于中国香港地区社会动荡加剧,大量中资企业香港公司或投资境内的香港企业的业务受到了一定冲击。对此,更多的国内金融机构可以依托FT账户体系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建议三:进一步运用科技力量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银行既要把握机遇,积极支持新基建项目开展,也要充分发挥在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银行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线上化、智能化服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风控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主动适应外部需求的变化。比如可积极运用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等技术手段,对接外汇局主导搭建的区块链平台,便利中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另外,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及其影响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各国的限制性措施在短期内势必会对外贸产生较大影响,但同时,也会推动线上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假以时日,养成线上消费习惯,跨境电商未来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对此,银行应积极帮助跨境电商企业疏通资金收汇难题,引导其出口收汇资金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入境;还可依据外汇局2019年4月颁布的《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汇发〔2019〕13号),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线上收汇系统建设,通过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结售汇及相关资金收付服务,把握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广州分